著名智库兰德集团2010年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海航力量进行海上打击任务和保护海军基地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报告称:“最重要的是,解放军海军拥有了一个中队装备Kh-31A超音速空地导弹的苏-30MK2战机。”不仅硬件得到了升级,有效利用这些战机的“军事体制、理论和训练”也得到了提升。

  五角大楼表示,中国的空中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将使其具备在南海进行空战的能力。先进的驱逐舰和潜艇能够保护和促进中国的海上利益,也可以改善中国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和侦查能力;太空和超视距传感器将使北京能够识别、跟踪和定位深入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活动。

  《纽约时报》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到2020年,中国的海上侦察人员将从现在的9千人增加到1万5千人。海军将利用民用船只加强其活动影响,这体现在使用民船在南中国海等争议海域进行巡逻。”

  中国一直宣称对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专栏作家乔治-威尔(George Will)认为:中国越来越倾向于将与海滨接壤的海洋定义为自己的蓝色国土,这与海洋是公海的理念格格不入。尽管美国和其它国家认为南中国海是国际水域,中国则认为它是自己的核心利益。三周之前,在就越南石油钻探研究船在南海活动发生冲突后,中国指责越南破坏了其在这些水域的利益和主权。因此,中国的攻击性行为让邻国感到不安。越南、菲律宾和日本都对中国的海上活动提出抗议,并派遣船只或飞机来消除它们的担忧。

  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12个东盟国家抗议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南海的航行自由也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则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南中国海日益紧张的领土纠纷和海上冲突。对此,中国的邻国已经开始加强自身的能力。

  中国的合理性

  美刊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隐隐出现的安全困境,并试图缓解地区担忧。一方面,它避免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其它国家发生直接冲突。例如,在印度因争议地区签证问题冻结军事交流一年后,中国和印度最近恢复了军事交流。正如美国会研究办公室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正在东南亚使用软实力提升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因此,破坏与邻国的关系并非中国的最佳利益;中国上升的军事能力和主权要求并不会因为这些担忧而停止。中国海军能力的提升源自对国家利益的担忧,这包括对能源安全、海上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担忧。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国内石油产量的停滞需要更多的能源进口。

  美刊称,北京一直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能源,但它仍依赖中东石油;这些能源需求开始明显的影响其战略考量和军事规划。北京试图通过一些海军设施和军事关系掌握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海上通道,但这却反过来加强了人们对“珍珠链”战略的争论。

  正如阿伯拉罕-邓马克(Abraham Denmark)在《外交政策》刊登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南中国海不仅藏有能使之成为第二个波斯湾的丰富石油资源,还是连接中东油田和东亚工厂的重要高速通道。中国80%的石油运输通过该海域,大多数都通过马六甲海峡。然而,中国海军正面临“马六甲困境”;因为该海峡超出海军的活动范围。因此,确保海上能源和原料通道安全支出中国的能源政策,是中国提升海军能力和在瓜达尔建设深水港等活动的主要动机。这将会缓解“马六甲困境”,降低美海军对中国货船远距离封锁的可能性。

  海上安全和领土完整密切交织,国防大学称:“包围国家领土完整需要强大的武装力量。”类似的,国防大学军事战略研究认为,“我们的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的主权和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战略资源开发和战略通道所面临的威胁。”海军情报办公室的报告称,中国生效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以此帮助它加强对绝大多数南中国海地区的主权要求。

  对美国的影响

  美刊称,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海军扩张在中美之间产生了分歧。一方面,中国是《公约》的签署国,并认为南中国海是自己的领海。而另一方面,美国并非《公约》的缔约国,认为海洋法“将危及美国的主权,损害经济利益,还会削弱国家安全”。华盛顿在该地区秉持“公海”政策,美国支持对美有利的状态;而中国寻求成为亚洲的自然领导,但两国之间的分歧不足以引发西太平洋的紧张。2009年3月8日,5艘中国船只危险的靠近美国在南中国海的军舰。尽管直接冲突事件很少发生,中国仍可能与美国的盟友如菲律宾、台湾和日本发生冲突。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世界冲突和合作研究所主任谢淑丽(Susan Shirk)担心,如果中日在东海因为油气开采发生冲突;美国作为日本的军事保护者,将被迫进行干预,这种情况将会在中国没有赶上美国的情况下带来问题。中国在没有完全赶上美国军力的情况下,对美安全利益带来难题。而且,这样的安全困境类似于中国和其邻国之间的困境,将体现在中美关系上。如果妥善处理,这样的安全困境并非不可避免。将分歧搁置,中美存在共同的安全利益,它能为合作提供机会;在缓解双边紧张上提供强大的动力。这些利益包括:应对全球化、跨国安全担忧,“打击恐怖主义,保护环境和公共健康问题”带来的挑战。

  安全困境部分源自难以确定其它国家的意图;因此,改善中国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国防部2010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称,中美应该保持开放的交流渠道来讨论分歧,以便能够控制并最终减少冲突的危险,这对两国都有好处。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斯韦因(Michael Swaine)进一步指出,两国应该进行战略对话,保持和加强军事联系,并扩大在其它安全问题(如灾害和人道主义救助,打击恐怖主义和其它非传统安全威胁)上的合作方式。确实,尽管存在分歧,两国却进行了军事对话。

  美刊称,尽管中国的海军力量提升与国家安全而非力量投送有关,其海军和保守力量正在复杂的政治领域获得支持。然而,中国拥有多个利益团体。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认为,除了军队鹰派之外,一些全球主义分子认为中国必须肩负改变全球管理问题的责任;他们还认为主权作为传统挑战尤其限制,并应通过多边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