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升级潜力局限使武直-10难以持续适应中国陆军作战任务。

  如果暂且抛开美国发展隐身武装直升机,即“科曼奇”的计划不谈,自首款武装直升机诞生至今,最大的技术进步就要算是美国在AH-64A的基础上,通过加装“长弓”毫米波雷达成功研发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了。以此为标志,武装直升机首次实现了探测攻击一体化。随后,俄罗斯与欧洲各自的武装直升机项目中,都出现了类似的升级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从升级成功度还是实际使用效果上看,美国的“长弓-阿帕奇”都是最佳的武装直升机高级升级的典范。但相比之下,武直-10或因自身的升级潜力局限,难以进行此类高端而必要的升级。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在发展武直-10的过程中,选择了欧洲风格的,立足符合材料的中型直升机方案。这一选型失误的另一恶果就是武装直升机自身的升级潜力相当有限。以美国的“长弓”毫米波雷达为例,这款雷达的重量高达300kg左右,机体结构已经不堪重负的武直-10不仅要承担这一重量,更要因在直升机旋翼上方加装这一装置而调整全机设备以恢复重心平衡。这对于大量采用复合材料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武直-10的欧洲原型,即“虎”式武装直升机在实验了毫米波雷达设备后,尽管效果显著但仍未大量装备。如果在考虑到武直-10受制于发动机性能,一直处于荷载能力不足尴尬境地,其有限的升级潜力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