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实力增强的主要遏制因素是政治。印度担心一旦做出过激举动,可能会招致中国公开的不满,促使中国提前向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扩张。因此印度不与其他任何海军大国建立公开的反华同盟关系,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基础上。比如,印度拒绝与美国海军展开过于密切的协作,同时消极对待日本2007年提出的在亚太地区建立美、日、印、澳大利亚军队行动协调机制的四方倡议。这种立场也体现在印度不愿参与在印度洋的多边海军联合演习,只准备参与在此举行的双边演习,以及在印度洋之外的多边演习。但是这并不阻碍印度以更加温和的战略伙伴关系形式发展与美日等国合作。比如,2011年印度同意与美国、日本建立三方对话机制探讨全球和地区共同利益问题,而且已经参加了几轮磋商。至于双边合作,印度不仅与美国和日本,还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韩国、越南在海军领域建立了温和的战略伙伴关系。

  尽管印度避免和美国建立直观的盟国关系,但是美国却在企图与印度实现军事政治接近方面不懈努力。美国支持印度增强海军实力的愿望,千方百计地煽动印度对中国可能进军印度洋的恐惧心理。澳大利亚智库国际未来方向研究所专家认为,这种立场反映了美国的总体外交路线,美国企图在国防开始大幅削减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解决亚太地区,以及全世界所有地区军事战略任务的负担转嫁给自己的盟国和伙伴。在此方面第一个成功范例是利比亚军事行动,主要借助美国在北约的欧洲盟国的力量来实现。美国同样企图以此模式发展与日本和印度的关系。考虑到印度尽力坚决遵守战略自主方针的现实,美国改变了建立盟国关系的“硬”战术,尽力与印建立“软”同盟。随着美国外交重心向亚洲的转移,发展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对美国来说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实际上早在小布什时期美国就已采取与印度战略接近的方针,2006年达成了突破性的核能交易,当时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美国在2007年制订的新版海军战略,即《21世纪美国海军实力战略》规定,美国海军将主导两大洋,但是第二大洋将不再是大西洋,而是印度洋及波斯湾。同时还规定应当把太平洋和印度洋视为作统一地缘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