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进入巴基斯坦市场以来,水电七局大力推行属地化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与当地上下游施工产业深度融合,在当地培养了5000多名熟练的工程师和工人队伍。因此,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们把本地化优势和七局在高边坡开挖、大坝浇筑、特大型地下洞室、复杂地质条件基础处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优势互补,一定会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程目标,给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交出完美的答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水电工程的建设者和亲历者,您如何看待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带来的变化?

凌建科:中巴经济走廊被巴基斯坦主流社会称为“改变国运”的重要旗舰项目,它为巴基斯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水电七局自2014年开始,有幸参与实施了中巴经济走廊一期的水电、火电、公路以及ML-1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给项目所在地直接创造了约6000余个工作岗位,如果算上间接创造的岗位,可以说背后影响的就是几万个家庭。因此通过走廊建设,我们把先前中巴友好的口号成功转化为老百姓可以获得实惠的实实在在行动,因而也就获得了主流民意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走廊一期建设主要聚焦于能源、交通、港口以及光纤等互联互通和产业支撑项目。目前走廊已完工的能源项目提供了全巴发电总量的近30%,为走廊二期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清洁廉价和稳定的能源保障,目前巴基斯坦全国大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已完工的苏库尔-木尔坦高速公路以及喀喇昆仑二期公路使巴基斯坦南北交通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有力地推动了巴经济社会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瓜达尔港自由区已吸引了20多家企业入驻,直接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为吸引外资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走廊建设,极大地完善了巴基斯坦的工业保障体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营商环境的正面评价,促进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企承建巴基斯坦“三峡大坝”最高浇筑强度世界第一

图为水电七局组织项目所在地社区开展心连心联谊活动,中国电建水电七局供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水电七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深耕巴基斯坦市场近20 年,在巴基斯坦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会?

凌建科: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传统友好邻邦,吸引了大批中国公司参与巴基斯坦建设,为巴基斯坦发展做出了大量贡献,但是两国在国家治理模式、经济法律制度、技术标准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了许多中国企业一进入巴基斯坦就面临水土不服,水电七局也不例外。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这个市场,而是擦亮眼睛,正视两国客观存在的差异并认真进行反思,通过对当地市场环境、社会矛盾、人文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从而转变工作思路,改进沟通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用巴基斯坦方式表达中国解决方案的路子,从而实现我们在巴经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