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Axios新闻网1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二级制裁”的崛起 在与立陶宛的争端中,北京首次采用一种类似于美国强大的“二级制裁”的经济压力。这种施压方式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向此类观念——只要与中国市场“脱钩”,就能使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免遭北京“胁迫”——发起挑战。如今,北京正向在华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施压,以切断这些公司与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

立陶宛与中国的直接经贸关系相对有限,但许多接受其工厂供货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经贸往来。据路透社报道,此类德国企业已目睹对华业务陷入停顿,因此正为达到中国的要求而向立陶宛政府施压。

过去,北京方面一直使用拒绝市场准入来惩罚有关公司和国家的政治违规行为。但这仅能向那些与中国存在直接商业利益的企业和国家施加影响力。如今,中国迫使第三方排斥冒犯者的做法,类似于美国的二级制裁——惩罚那些在美国境外与受制裁实体做生意的第三方。此举有可能令北京明显扩大经济施压范围。美国国际共和学会的中国问题顾问马特·施拉德称“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支配地位来制裁有关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国,但布鲁塞尔尚未采取任何重要支持措施。(作者贝瑟妮·艾伦)

立陶宛国家广播公司1月24日报道,原题:“你们做了什么?”欧盟为何迟迟不保护正遭受中国施压的立陶宛 立中两国关系紧张后,欧盟领导人表达对立陶宛的支持。但面对来自北京的压力,欧盟为何迟迟提不出任何的联合应对措施?欧洲议会成员上周致信欧盟高官,敦促他们应对中国的制裁。该信的牵头者、来自斯洛伐克的议员米里亚姆·莱克斯曼称,中国对立施压等同于对整个欧盟的攻击,因此所有成员国应协调应对。然而,在欧洲议会的700名议员中仅有40人签署了这封信。对此,来自立陶宛的议员奥莱卡斯说,这表明欧盟对立陶宛的支持远低于预期。

维尔纽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维尔皮斯奥斯卡斯认为,两种原因使欧盟反应迟缓:中国对欧洲企业施压和欧盟的法律系统,“如今中国已成为欧盟主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无论对德国、希腊还是中欧国家来说,中国都至关重要”。即使要求欧盟对华实施报复性制裁,也必须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相关说法。但北京一直以来都强调,并未阻止立陶宛商品进入中国。来自立陶宛的另一名欧洲议会议员奥斯特雷维修斯称:“的确,(中国对立施压的问题)并没得到欧盟层面的讨论。”(作者明道加斯·拉乌卡加利斯等,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