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孙振祥和同行的判断是,整体行情仍然是好的,只是原厂改变了渠道战略,将更多业务直面终端厂商。2019年来电子元器件利润率一直在下降,这也造成了原厂和分销商之间的紧张关系,经销商们普遍开始囤货。

直到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孙振祥发现,几乎已经很难在大陆地区找到TI的代理商,他认识的TI代理商基本全都被取消了代理资格。

TI是美国模拟芯片大厂,过去一年向亚洲出口86亿美元芯片产品, 其大部分芯片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进入大陆,再经由代理商、经销商抵达终端:以汽车和工业应用为主,有部分手机市场。

而孙振祥的另一部分业务,内存芯片拿货也一直不顺利,该芯片主要由美国美光公司供应。

“年中开始,美光的代理商总说没有货,并且第一次给出了很多限制条例,包括拿货流程、供应厂商、采购芯片是否涉及军工、5G等关键领域”,孙振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长期从TI经销商处采购电源芯片的中小科技企业主陈康(化名)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明显感觉到最近一段时间,芯片价格更高、供货速度更慢,在涉及敏感芯片方面,还要对采购者进行相关背景审核。

芯片涨价

中国进口了全球四分之三的芯片,根据2019年数据,全球半导体收入4183亿美元,中国进口额3040亿美元,而销量位于全球前十的半导体公司中,英特尔、美光科技、博通、高通、德州仪器,一半是美国企业。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正对美系形成进口依赖。而在工业、汽车领域,美系芯片公司也供应着一半以上的产能。

作为电子元器件中的高价值产品,芯片一直处于交替出现的涨跌循环之中,价格波动剧烈,且不透明。一方面,这是由少数者掌控大额市场份额的格局决定的,另一方面,国外原厂产出的内存,要经海关、代理商、分销商、配套商,最终流向手机厂商,每一环吃掉的利润,都会落到终端企业和消费者身上。

尤其芯片代理,一直有一些操盘手,他们主要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完成交易,选择将某几种进口芯片当成期货来炒。芯片供需之间的微妙变化,容易导致整机厂商物料成本的剧烈波动。

美系半导体收缩,头部企业特别是手机企业开始大量采购芯片。经济观察报自经销商处获悉,多家手机企业正大量向美国大厂采购芯片及相关物料。

朵唯集团副总裁张明楚发现,今年年中,一些其他手机大厂开始囤芯片,孙振祥也发现,芯片囤货的正常周期是4-6个月,有企业甚至提前备了3年的芯片。对于手机囤货的现象,张明楚认为,主要是人为因素过多,企业的预期不太乐观。

在供应收缩的情况下,市场的大量囤积必然会推高芯片的价格。张明楚发现,近期手机芯片价格又出现上涨,在采购上,已经出现一些价高、紧俏的现象,不过大部分物料的涨价幅度在正常范围内。张明楚推断,目前涨价也许是其他芯片产能被挤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