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提到,从三驾马车的需求侧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渐进修复,四季度消费持续向上改善,并呈现加速修复,但由于秋冬疫情又出现反复,高社交属性消费增速下滑,“宅经济”消费继续强势,消费分化修复的特征再次出现。

提振消费是商务部今年工作重要内容。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

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李超认为,投资数据中,地产投资依旧更具韧性,制造业投资大幅修复值得关注,主要是高技术制造业支撑、信贷着重支持及企业盈利转正的共同带动,基建投资维持低迷或主因财政资金淤积及项目不足。

对于房地产投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认为,在去年信贷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部分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地价出现高峰,部分重点城市房价有所上升。7月份后,随着热点城市房地产政策的收紧,且在地产政策三道红线的压力下,土地购置面积增速趋缓,房企融资或将受到约束,房企拿地能力与意愿也将下降。

出口方面,在1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此外,就业数据一直以来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020年前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

浙商证券预计2020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维持在和11月相同水平。失业率有望连续四个月稳定在5.5%以下,就业压力总体不大。一方面,我国疫情控制较好,经济快速修复,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继10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后在11月继续稳步回升,1—11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4%,用工需求随之增加,部门企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现象,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会议同时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对外公布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0,比三季度回升0.2点,实现连续3个季度回升,已升至2020年一季度以来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