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观察员 欧实

2022年除夕夜,在零下23度的阿拉山口口岸,农历牛年最后一班中欧班列伴随着凛冽的寒风顺利抵达中国境内。2021年中欧班列共通行1.5万列,同比增长22%。作为疫情下中欧之间的“生命通道”,中欧班列保持高位运行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稳健发展的重要标志。2021年,中国继续超越美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中国同德国、法国、英国的贸易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英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中国由此成为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对于2022年的中国经济,欧洲充满信心。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68%的在华欧盟企业对业务增长持乐观态度,同比增长20%。中英双向投资快速增长,2021年前10个月,英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13.9%。德国机械、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的众多企业将中国市场作为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的“首要考虑方向”。2021年11月,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市场规模极富吸引力,瑞士期待进一步深化政府间合作,为两国商业合作蓬勃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欧洲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何而来?

这信心来自过去40多年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1978年至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7%上升至17%左右。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始终是拉动全球增长的引擎。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内需潜力巨大。

这信心来自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演讲时表示,中国将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今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开放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信心来自世纪疫情之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政府管控风险的卓越表现。戴姆勒集团董事长康林松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中国政府疫情防控措施执行到位,保证了在华德企正常运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赞扬中国的疫情防控,认为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成功,“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新冠疫情延宕反复,各国经济遭受重创,而中国经济仍然迎着逆风前行。2020年,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的GDP增长率更是达到8.1%,创十年来新高。疫情之下,稳定与安全成为外资的首要考量。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