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日元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REER升值,一直被认为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一个教科书般的例子。那么,该假说是否也能解释后来日元购买力下降到70年代初的水平?

在过去30年里,日本经济遭受了几次负面冲击,包括1997-98年的银行危机和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

然而,在过去三十年中,日本最大的结构性转变,是可交易的制造业部门的空洞化。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制造业公司,包括汽车生产商,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建厂,以避免贸易冲突。同时,许多日本公司也在其他亚洲国家投资,以从低成本的劳动力中获益。

最近,制造商不愿意在日本投资,因为日本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和不断减少的劳动年龄人口,使它作为大批量产品的市场或劳动密集型工厂的地点的吸引力下降。

结果,很自然,日本工厂的生产力已经停滞不前。因此,在过去20年里,实际工资略有下降,实际工资指数(2015=100)从1970年的60左右增加到1997年的113,然后在2021年下降到100,导致购买力下降。

诚然,日本传统的不可贸易的服务行业,包括零售、酒店、娱乐和教育,是先进和落后行业的混合体。

但是,制造业生产率的逐步下降,缩小了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之间以前存在的巨大生产率差距。这种反向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也就解释了日元REER的下降。

这种转变的影响,现在正变得越来越明显。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劲的生产力增长,使日本的出口行业能够经受住日元持续名义升值的考验。

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生产力的下降,出口商无法再应对日元的升值,结果,这加速了业务向海外的转移。

此外,日本迅速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也限制了政府在教育、科学、基础设施和国防方面的预算。

这进一步削弱了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的基础研究的能力。

简而言之,不应当把日元的REER贬值归咎于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正是贸易部门生产力的平缓和实际工资的停滞,解释了一个廉价日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