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劳动还能这么自由?”

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阿依玛克村的阿卜力米提·麦提库尔班是广东省一家电子公司的普通工人。2017年,他和妻子阿尔孜古通过市场招聘来到广东工作,夫妻俩每月收入有8000多元。

笔者在生产车间采访了阿卜力米提·麦提库尔班和他的妻子,夫妻俩身着蓝色工装,笑脸盈盈。“国外有媒体说,你们都是政府强迫来内地工作的,是这样的吗?”笔者向阿卜力米提·麦提库尔班介绍了《出售维吾尔族》这份报告。“怎么可能,强迫劳动还能这么自由?你们别听那些外国人胡说八道!”阿卜力米提·麦提库尔班笑着说。

阿卜力米提·麦提库尔班告诉笔者,他们在外出务工前,都会弄清楚去内地省市务工的有关情况,比如,当地气候怎么样,干什么工作,住宿、饮食条件如何,收入有多少等等。了解清楚这些问题后,他们才会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自身技能条件,自愿报名,想来就来,没有人勉强。

一旁的阿尔孜古补充道:“我们村里很多人想来却来不了,没有办法,企业岗位有限。我听说,村里有两家人为争一个工作名额吵了起来。说我们是被强迫来的人,一定别有用心!”

据笔者了解,这些年,许多在内地务工的南疆少数民族群众在合同期满后,都主动要求继续留在内地企业务工。有的在假期结束后返岗时,还会带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到内地企业工作。看到同乡们在内地务工挣到了钱,越来越多的南疆少数民族群众主动报名前往内地企业就业。

阿丽娅·斯迪克来自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格孜艾日克村,家中人多地少,传统种植是全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2016年,阿丽娅·斯迪克在麦盖提县人力资源市场的介绍下来到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家制衣厂工作,月收入4000余元,成为村民羡慕的“务工模范”。

帕夏古丽·克热木曾是克州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贫困户,多年前,她主动报名前往广东省东莞市的企业工作,现在已实现年收入4.5万元。在她的带领下,500多名克州籍人员前往广东务工,很多人都实现了脱贫。帕夏古丽也因此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

来内地工作后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

努热曼古丽·阿不都萨达是克州阿克陶县玉麦乡兰干村村民,2019年1月,她和同村的11名好友一起来到浙江省宁波市的一家电器厂工作。她住在一间温馨的四人集体宿舍,笔者看到,房间里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桌上还摆放着努热曼古丽·阿不都萨达与室友一起外出游玩的合影照。

“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到内地,第一次参加工作。来之前,我总担心自己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努热曼古丽·阿不都萨达对笔者说,“但后来我发现,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她说,为了欢迎新员工,厂里特意举办隆重的入职仪式,现场签订劳动合同,每月收入4000元,干得好有奖金。公司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让她非常感动。为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厂里精心安排同乡与她们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