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评论,伪装,频谱,遮障]:

全维侦察打造火眼金睛为精确打击指路导航

全谱伪装巧施障眼迷雾为战场目标生存护体

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那么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面对全维全谱侦察导致的“透明战场”,军事目标究竟如何“善守”与“动敌”?全谱伪装巧施障眼迷雾究竟如何“形之”令“敌必从之”,“故能自保而全胜”呢?

隐真遁形 遮障伪装全频谱

遮障伪装,是利用伪装遮障术对目标实施隐真遁形最有效的伪装手段之一。实施遮障伪装的关键,在于伪装遮障的隐真效果。

现代遮障伪装技术,是由法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对付空中侦察而在渔网上系扎麻布条演变而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伪装遮障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大规模实战应用,如苏军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中,曾设置125千米长的垂直伪装遮障和25万平方米的水平伪装遮障,取得了显著战绩。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伪装与侦察的“斗法”愈演愈烈;“矛”与“盾”的较量此消彼长。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全维侦察高技术飞速发展,以穿云破雾的本领,为精确打击兵器指路导航。与此同时,各种性能先进的多谱段伪装遮障技术粉墨登场,以隐真障眼的手法,为战场目标生存护体。据悉,美军21世纪初装备的超轻型伪装网系统,可以防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雷达侦察,可衰减80%的红外辐射,散射与吸收6~140千兆赫频段的雷达波能量,能有效对坦克、飞机、舰船等重点武器装备实施隐真伪装,曾广泛地运用于伊拉克等战场。为满足伊战之需,美军战前曾大批量追加订购了10000套超轻型伪装网系统,有效提高了美军在伊战中战场目标的生存能力。俄军“斗篷”伪装系统同样具有多谱伪装功效,特别适用于坦克车辆机动中的伪装,可使红外制导武器发现目标的概率降低2~3倍,将电子侦察机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从原来180千米缩短至30~40千米,在微波波段甚至可以使目标完全遁形于背景之中。

为应对高技术侦察与精确打击威胁,如今伪装遮障正在向战场感知、预警和快反一体化方向发展。据外刊报道,瑞典和乌克兰已分别研制出多波段快速部署伪装系统和“挡帘”应急伪装系统,这些系统在接到威胁告警后数秒钟内即可完全展开并遮蔽目标。此外,随着变色多光谱伪装材料技术、防“高光谱”侦察伪装材料技术、温控和可变发射率伪装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全谱、自适应能力的智能型伪装遮障也将扬威于信息化战争舞台。

虚实难辨 模拟伪装假乱真

模拟伪装旨在利用“表里”特征都与真目标相似的假目标欺骗敌人,以虚实结合、以假乱真的手法示形于敌,使敌耗时费力难辨真伪、错炸误击丧失战机。有关研究表明,战场上真假目标比例为1︰1时,相当于增加了1/4的作战力量;当这一比例达到1︰3时,可使真目标的损失减少1/5,使敌弹药消耗量增加70%~90%。由此可见,在可视化程度极高、体系对抗激烈的现代战场上,模拟伪装具有很高的实战应用价值。伊战期间,伊军设置了近10种数量可观的S-60等防空高炮假目标、“萨姆”防空导弹假目标、飞机和雷达假目标等,既有效地保护了真目标,又大量消耗了美英联军的精确制导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