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伪装技术发展不但受到弱国的普遍重视,也同样颇受军事强国的青睐,俄、美、英等国军队都十分重视研发并装备各具特色的假目标。其突出特点,一是结构多样化:充气式、装配式、蒙皮式、膨胀式假目标可谓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其中充气式假目标独领风骚,主要代表国家是俄罗斯。2010年,俄军装备了轻质卡普纶材料制成的“山毛榉-1M”防空导弹假目标,预计还将有一大批S-300防空导弹、苏-27战机、米格-31、T-80坦克等充气式假目标装备部队,相关研发机构计划不远的将来能够制造出俄军所有现役武器装备的“山寨版”,甚至新近成功试飞的俄第五代歼击机之充气版也将问世。二是欺骗效果好,外军假目标大都具有较好的防光学、红外、雷达侦察效果,而且形神兼具如同真目标“表里”如一。据称,俄军充气假飞机、假坦克等逼真度极高,目视观察百米难辨真伪,假步战车光学、红外、雷达欺骗成功率达75%以上;美军蒙皮式假目标可将空中识别距离缩短到500米;英军充气假目标可将双筒望远镜对其识别距离缩短到300米以内。

模拟伪装在现代一体化联合作战和体系对抗中具有较大的发展及应用潜能,陆地、空中、海上都将成为其示假隐真的模拟作战舞台。因此,光电景象假目标、空射假目标、舰船假目标、集群假目标、“撒手锏”武器假目标等,将得到不断发展,其快速设置、全谱模拟、多维一体已成为重要考量标准。

扮相求生 迷彩伪装巧梳妆

迷彩伪装,是利用伪装涂料、染料或其他新材料对目标、遮障或背景进行“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以歪曲其原形,改变其本来面貌,达到迷惑欺骗敌人之效。战场目标一旦经过完善的迷彩“装扮”,就可以融合匿迹于背景之中,其作战生存能力可大幅提高。

迷彩伪装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伪装涂料和迷彩斑点两个关键要素。伪装涂料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得到广泛应用以来,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单一对付目视观察和黑白照相,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对付可见光、红外、雷达、激光等高技术侦察。美军四波段兼容伪装涂料、德军多波段伪装涂料都具有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雷达侦察伪装效果;俄军已经开发出适合于本国主要地区背景并可对付可见光、红外、雷达乃至激光等侦察手段的迷彩伪装涂料。

另外,具有“变色龙”伪装效果的自适应伪装涂料也在加速发展中。据悉,美军将具有感知、传感、报警和响应背景变化等功能的微型胶囊、纳米机械和微型传感器加入到涂料中,研制出智能涂层,既可感知涂层破损并实施自动修复,又能随背景色彩变化而自动变色;英军为“改进者”隐身坦克开发的表面聚合物涂层,既能吸收雷达波能量,也能像“变色龙”一样随周围的环境来变色。

如今迷彩斑点已由最初的单色保护迷彩发展到多色仿造与变形迷彩,而且花样繁多,设计与喷涂手段也实现了自动化。比较典型的有三色、四色、六色迷彩,其中三色迷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约普遍使用的大斑点迷彩式样。近年来,以加拿大、美国数字化迷彩为代表的新型迷彩斑点备受推崇,先是应用于单兵伪装服,后又逐步拓展到坦克、飞机、舰船等装备上。外军试验显示,数字化迷彩较单色保护迷彩,被发现的时间可延长2倍,较北约三色迷彩延长约1.5倍;其可见光观察距离较传统迷彩的100~300米缩短到50米左右,被发现概率降低约40%。有鉴于此,世界上已经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采用了这种新型数码迷彩。所以,目前数字化迷彩已成为迷彩伪装领域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着眼重点是背景特征的科学化提取,迷彩斑点的自动化生成及智能化喷涂和多谱化的拓展。(作者:卢新才、吕绪良、谢胜武)

【战场全频谱伪装:空中识别距离被缩短到几百米】军事评论,伪装,频谱,遮障军事|最新军事|军事新闻|最新局势|中国军事新闻|国际军事新闻【战场全频谱伪装:空中识别距离被缩短到几百米】军事评论,伪装,频谱,遮障【战场全频谱伪装:空中识别距离被缩短到几百米】军事评论,伪装,频谱,遮障军事|最新军事|军事新闻|最新局势|中国军事新闻|国际军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