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海军,战略,差异,战局,甲午

 

  日本则不同,从明治维新开始,就一直有较明确远大的海军战略目标。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确立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为基本国策。他发表所谓《天皇御笔信》,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须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负责海陆军事务的军务官向天皇上奏折说:“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对此,天皇谕令:“海军建设为当今第一急务,应该从速奠定基础。”1870年,日本兵部省向太政官提出了“迅速建设海军”的基本原则,确立了“耀皇威于海外”的海军战略目标,规划了“20年内拥有大小军舰200艘、常备军25000人”的海军建设目标,奠定了日本海军战略的基础。日本政府赋予海军的历史使命,就是充当“大陆政策”的工具,“守护主权线”,“保护和扩大利益线”,争做“东洋盟主”,打破亚太地区旧有的“华夷秩序”,为其称霸亚太地区进而称霸世界开辟道路。

  在“建设什么样的海军”上不同

  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海军,即海军建设目标问题,中日两国的差异在于是否坚持不懈地为建设一支具有“亚洲第一”作战能力的近代化海军而奋斗。

  晚清政府不仅缺乏明确的海军建设目标,而且没有坚持不懈地建设海军。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拥有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7艘,共2.7万多吨,是日本的近2倍。但是,此时北洋海军只是一支“跛足舰队”,舰船编制数量按实战的要求远远不足。更重要的是,北洋海军成军后再未添置一艘军舰。究其原因:一是虚骄心态使当权者稍有所成便固步自封;二是清廷上下勾心斗角,未能倾举国之力于海军建设;三是清廷挪用海军经费为慈禧修建颐和园和三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