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解放军颠弹兵:吃的灰比饭多 把身体折腾成S形|军事网|军事新闻|军事前沿(3)

中国军网 2012-05-30 09:46:28

“说真的,幸亏当时发现的早,不然时间长了剧烈的颠簸很有可能撞裂弹体,使弹药外漏,很容易摩擦产生火花,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现在想起来心还怦怦跳呢!”杨指挥略显激动地比划着说道。

车在颠簸路上行驶150千米后,随车的两名颠弹兵,按照试验要求把前面的弹药箱倒到中间,再把部分沙箱倒到前面,颠弹车继续前进。行进的路上,我问这样做的原因时,杨指挥说:“这样做是为了检测弹药和弹箱在不同位置的受力变化情况,按试验要求颠簸车再行使150千米还要进行一次同样的动作。”

上车前切莫吃饱饭

当试验进行了2小时后,我开始出现晕、恶心、胸闷的症状。杨指挥坐如泰山打趣道:“‘小鬼’撑不下去了吧!”颠弹的活,这不仅是对武器的检测,也是对人体的极限考验。司机接过话说:“坐在车上不停地摇晃,几天下来,肌肉浑身疼痛,关节像脱了臼,走路都一瘸一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战场“残兵”呢。”

对此,杨指挥安慰我说:“冬天其实还算好的,要是到了夏天,那才叫一个苦!”夏季,烈日的炙烤下,驾驶室里温度至少45℃,加上发动机散出的热量,让人感觉置身“火炉”。杨指挥说:可为了避免颠簸中出现碰伤,颠弹兵们不得不戴上棉帽、棉手套,一场试验下来就像洗了个“桑拿浴”。

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这些弹药没有定型,产品受到剧烈颠簸,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对此,杨指挥深有体会。一次,车在路上连续颠簸数小时,困乏的杨伟涛敏锐地听到一丝异常响动。“停车!”下来检查后,发现整箱引信已经从药箱中跳了出来。要知道引信是弹药的导火线,如果不及时对箱体进行紧固,后果将不堪设想。关键时刻,杨指挥急中生智,巧妙地运用随车工具解决了这一难题。

当我问及杨指挥几年来,参加弹药颠簸运输试验的感受时,他幽默地说:“吃的灰比吃的饭多,喝的风比喝的水多。”这一说,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西北地本来沙尘就多,颠簸车在这条特别铺设的土路上,跑一个来回,不但驾驶室玻璃上的尘土模糊了视线,而且飞扬的尘土无孔不入,让人感觉呼吸都很困难。经常在这条路上跑的老兵有一条经验——不能吃饱饭。

不能吃饱饭?为啥啊?我紧追不舍问。杨指挥说:“颠簸车每做完一次试验,钢板和弹簧都颠得出现裂缝,以至于全部换新的才能重新上路,这样看来谁还敢吃饱饭啊!”

弹药检查、弹体测量、数据记录、拍照留存、弹药变形销毁等一系列试验状况清晰地呈现在了指挥记录本上。“好,转点。”杨指挥顺势合上手上的笔记本。

“啊,不会吧!”我惊讶的表情引来了颠弹兵的笑声。面对杨指挥我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钻进了吃尽“苦头”的颠弹车。转点的路上杨指挥饶有兴致的告诉我:“按照试验要求,弹药颠簸运输完毕之后还要紧接着将部分弹药从2米、5米到10米,低、中、高三种不同高度进行空中跌落试验,最后炮弹成功发射出去就完成任务了。”“炮弹从10米的高空跌落下来会不会爆炸啊?”我惊讶地问。“谁也不知道,只有在弹药鉴定以后才能拿出结论。”对此,杨指挥没有丝毫的畏惧。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