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蛟龙之父徐芑南:一思考潜水器 什么病都不犯了|军事网|军事新闻|军事前沿(5)

九尾网 2012-06-12 15:36:59

这次,徐芑南所花费的心血,比以前所任的总师要多上几倍。“总师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但更重要的是在实战中带出一支年轻的队伍。”徐芑南与第一副总设计师、七○二所副所长崔维成商量,将几位已经退休的老研究员请了回来当顾问,又加紧培养年轻人,并让他们担当重任。他说,年轻人有干劲,但需要指点,总设计师一定要让他们领会要干什么、怎么干。

“我从没见过他发火,对我们非常耐心,还倾囊相授。”担任总体性能和总布置主任设计师,并多次驾驶“蛟龙”号潜入海底的“深海的哥”叶聪说,尽管很多时候面对徐老提出的问题,紧张得满头冒汗,却从没听他呵斥过谁一声。

徐芑南对团队的力量也赞叹不已,回想起研制“蛟龙”号的那些日子,他感慨地说:“全靠团队精神,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他清楚地记得2009年第一次1000米级海上试验时的情景,船刚一离开长江口就遇上超强台风,16位年轻人中11位都晕船。“晕船也照样要工作!”就这样,老中青三代人齐心协力克服了海上一切困难,对自己的设备情况及时改进、完善……

克服技术难题,打造中国蛟龙

“下五洋捉鳖”是人们对海底世界的无限遐想。不过,千米以下的大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五彩斑斓,而是到处充斥着未知的风险。怎么保证潜航人员和“蛟龙”号的安全,能够下得去、上得来,永远是“蛟龙”号科研团队不断攻关的主题。

在设计过程中,让徐芑南记忆深刻的是海试潜水器的生命支持系统。“在大洋深处,舱内必须保持氧气、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同时也要保持舱内拥有正常的舱压、温度、湿度,还要保证不能有异味。所以,尽管载人舱容积非常有限,我们仍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在‘蛟龙’号潜水器中装配了两套正常氧气供给系统和一套应急生命维持系统,力求万无一失。”徐芑南说。

众所周知,载人潜水器要想在海洋中自由上下,按常规就必须得有足够的能量来源,但这无疑会增加潜水器的重量,而增加重量必然会影响整个潜水器的技术指标,怎么办?

徐芑南最后把宝押在了“深潜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上。“我们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在下潜过程中,压载铁使潜水器具备负浮力,按照一定速度下潜;当潜水器到达设定深度时,可操作抛弃其中2块压载铁,使潜水器基本处于零浮力悬停状态,保持在这个深度上实现作业,包括航行、拍照、取样等;当任务完成,再抛弃另外2块压铁,使潜水器具备正浮力,按照一定的速度上浮,到达水面。”按照这样的设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快下潜上浮速度是每分钟42米,也就是说到达7000米海底大约需要3个小时。

根据计算,如果到达7000米深度,相当于在手掌大小的面积上承受70吨的压力,这对潜水器抗压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潜水器大部分结构由钛合金构成,载人舱是由70多毫米厚的钛合金球壳组成的,才能够抵挡住这样巨大的高压。海试前,我们把每个耐压部件都放在压力筒装置内进行相当于7000米深处海水压力的强度和密封性能考核。”徐芑南说。

在国家海洋局对外介绍上,“蛟龙”号是被这样定义的: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相比国际上现有同类作业型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徐芑南认为,我们这条“中国龙”除工作深度外,在技术上有三个领先优势。

首先,“蛟龙”号具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可以在海底自由巡航。其次,它具有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以将潜水器在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母船的指令也可以实时地传给潜水器,专家可以现场进行指挥。最后,相比较,“蛟龙”号上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是最大的,从而保证了在水下的作业时间。

经过5年多的努力,2007年8月底,曾经无数次在图纸上、脑海里、梦里见到的潜水器,终于完成了总装,成型“出炉”了。它长8.2米,宽3米,高3.4米,在空气中重量不超过23吨。它的外形像一条鲨鱼,有着白色圆圆的“身体”、橙色的“头顶”,身后装有一个X形稳定翼,在X的四个方向各有一个推力器。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