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空军着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有效推进新质战斗力

国际在线 2012-07-18 13:58:28

[空军,世界性难题,战斗力]:

俞梦孙院士与空军某部飞行员交流。李晓龙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轶瑶 肖中仁):歼20试飞以来,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除飞机性能外,还集中在一个重要领域:中国航空医学的发展、飞行员的安全保障是否同步跟进?新型航空武器的研发使用,意味着更高的过载、短距离起降、超音速巡航……这都对飞行员素质和航空医学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极为复杂的中国,飞行员急进高原能否迅速形成战斗力,是航空医学发展水平的最高标准之一,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已研究设计出飞行员急进高原快速适应模式。

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进驻雪域高原训练,面对高原低温、低氧、低压等特殊条件,飞行员和普通人一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原反应,常常吃不下、睡不好,基础体能、飞行耐力等难以保持。为解决“急进高原迅速形成战斗力、常驻高原持久保持战斗力”这一世界性军事航卫保障难题,中国科研工作者构建了入高原初期人体适应低氧环境动力学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人体自组织系统环境适应理论”。  

而这一成果是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专家俞梦孙三个月内四上高原、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后取得的。

俞梦孙:“经过我们这次实验已经有那么多数据可以收集,飞行员完全可以健康地上去、健康地留在上面。但这个健康是要对人和环境之间的对立有所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让人和环境能够协调配备。现在为什么高原反应那么大?其实是环境的变化速率大大地大于人体自身适应速率。如果我们把这个方程式倒过来,或者我们中间划个等号,人就健康了。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让这个变化的过程慢一点,或者让人的变化快一点,这两个办法都可以。因为让这个变化跟人的自身适应速率相匹配,就能做到健康。总而言之一个原则:让上去的人在新的环境下适应,就不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我们这次已经把这个方法用到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去了。”

这项在雪域高原自然环境最为恶劣时期开展的试验,是中国空军首次成规模、成系统高原航空医学科研试验。试验已形成理论,而理论又如何运用于实践呢?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所长罗永昌介绍说:“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试验队突破了高原军事医学用氧、高原运动医学、高原膳食营养、心理机能状态调控四个方面的传统理论,系统研究验证了飞行员进驻高原前预适应训练、急进高原后快速适应、高原体能训练、膳食营养调控和心理认知能力保持五种方法,探索出高原航卫保障信息化、航空兵高原驻训‘主动快速适应’、高原军事航空医学科研训练保障一体化的三种新模式,编制了首部《高原航空卫生保障规则》,为我军三代战机多机种、成体系上高原驻训的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

实际上,早在这之前,俞梦孙和他的团队已经创造出了“常压式低氧舱”,可以确保飞行员在上高原前的7-10天内完成预适应训练。然而俞梦孙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向更高训练要求和更人性化的方向努力——既要让飞行员快速适应高原、尽快进入训练状态,又要避免给飞行员带来日后产生疾病的隐患。  

他由此提出的“人与环境协调共存系统”理论,其理念、试验和成果,都得到空军飞行员的信任和认可。有着20多年飞行经验的优秀飞行员张信民,目前是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他认为,一系列试验能够有效缩短飞行员高原适应期。

张信民:“俞院士已经就进高原前的预适应训练进行了大量研究——飞行员在平原上、低海拔地区已经适应高原的环境,进高原之后,高原反应相对就减少了,提高了飞行员的能力,很快就能投入工作。这些方法已经在用,效果不错,能缩短适应期。”

其实,在飞行任务中,飞机性能和人的因素是同样重要的两大领域,而航空医学则确保了双方的有效配适。此前,美国明星战机F22正是由于供氧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导致飞行员屡屡昏迷、事故多发,最终全面停飞。

在谈及中国飞行员对不同机型的适应能力、中国战机对飞行员的安全保障水平时,俞梦孙自信地表示,中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俞梦孙:“我觉得我们应该比他们国外更强,我们的目标也更高,因为我们有一个整体观。人的潜能很大,要把这个潜能挖掘出来。凡是飞机上有人的飞行,我们航空生物医学都要去关心。”

当前,新型战机的不断研发给飞行员的生理防护和人机工效提出了新要求。对于航空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俞梦孙给出了三个方向:防护装备的综合一体化、座舱自动化与人机协调统一、模型和系统仿真研究方法。

军事:中国空军着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有效推进新质战斗力(www.joowii.com)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