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最悲剧的国产舰炮 却见证中华民族最光荣的时刻(5)

新浪军事 2017-08-14 12:02:33

  该炮配用的辅助用弹为: 30毫米曳光弹, 体积重量与30毫米杀伤爆破燃烧弹相同, 配铝制假引信, 装0.014千克曳光药和引燃药, 用于夜间射击时指示弹道, 对飞机有一定的穿甲和燃烧作用。仿制过程比较顺利, 803厂根据我国工艺条件, 对该弹进行了工艺改进, 该弹于1980年批准定型。仿制 “海30” 的经验教训从火炮、 弹药到相关的设施, 国内军工系统艰难地、 一步一步地解决仿制过程中的问题。 直到1982年, 1969年式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舰炮才算是真正成熟。 而在此时, 苏联海军不仅早已淘汰КЛ-302型双联装30毫米, 甚至AK230也已退出一线主力战舰的装备序列, AK630型6管近防炮成为主流,K630的改进型也已开始服役。 而在80年代中期, 我们才刚刚把人家的上上一代产品完全搞明白, 这就是差距。 “海30” 差距的背后, 是中苏两国在工业底蕴、 技术、 工艺方面差距的真实反映。

  69式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舰炮仿制成功, 提高了国内研究院所、 工厂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但由于定型实在太晚, 量产后的69式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舰炮却面临着生不逢时的局面。影响69式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舰炮装备部队的不仅仅是炮本身仿制的进度, 由于引进时苏方未提供30毫米全自动舰用机炮的炮瞄雷达资料, 所以直接导致了21型导弹快艇长时间缺装机炮。 其后, 又由于不受到重视, 未能及时安排仿制。 1965年总参安排陆用37毫米高炮配套的射击指挥系统时, 准备从陆用型号派生为海用型号, 为此七院要求七零六所雷达室负责舰用双37炮瞄雷达的战术技术论证, 论证工作以陆用雷达体制为基础, 重点研究了舰艇上的使用特点, 于1966年5月完成了论证报告,并发至研制该雷达的四机部七八八厂,可惜的是, 由于海军产品排不上队而迟迟没有进展。 想想当年的海军也真是可怜的很, 一个小口径炮瞄雷达的试制都排不上队, 看看现在052C舰上的相控阵雷达, 真是今非昔比啊。

  最后还是海军在要求为053型火炮导弹护卫舰研制与76式双联装37毫米全自动舰炮配套的341型火控雷达的同时也要为一直缺装的21型导弹快艇上的69式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舰炮研制一型配套雷达(考虑到这二种舰炮的任务相似, 这不失一个节约经费和时间的好办法)。 经过论证, 配套021型导弹快艇的火控雷达要求必须具有独立搜索和捕获目标的能力, 在技术方案上采用二、 三厘米两个波段的单脉冲跟踪体制并配有单独的搜索支路及其他一些新技术。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及科研实力还比较薄弱, 341雷达的研制进度相当缓慢, 为了解决021型导弹快艇急待装备的问题(021型导弹快艇是中国海军当时攻舰的主力, 其上配装的还是二战水平的61式双联装25毫米舰用机炮, 无论防空还是对海,这种人工操纵的火炮还是相当杯具的), 海军同意将341雷达简化为单波段三厘米雷达, 定型为341甲艇用双30毫米炮瞄雷达, 1971年5月开始试制任务, 海司通信兵部1972年12月9日正式下达了任务。 由常州第三航海仪器厂负责研制, 341甲火控雷达采用单脉冲卡塞格伦天线用于跟踪, 下方配装一裂缝天线用于搜索, 并采用机电式四轴稳定平台和再生反馈等技术, 在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后。 341甲雷达第一台性能样机于1972年7月完成, 1973年6-8月在海军试验基地进行了性能摸底试验, 1975年完成两台设计定型样机, 同年10月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1977年5月海委会批准设计定型。

狂踩
(1)
12.5%
点赞
(7)
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