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日前宣布,应美方邀请,马朝旭副外长于月底启程访美四天,同美国新任副国务卿坎贝尔举行磋商。
【马朝旭副外长月底启程访美】
不用说,这又是中美推动两边高级别交流的一环,但我们也别光盯着双边互动。因为综合各种迹象来看,中美虽然还处于“止跌企稳”的轨道上,但关系改善的幅度会非常有限。
美国现在基本上就是为了对话而对话,对中美关系的要求,仅限于保持沟通,管控分歧,但大的方向是没有变的:美国依然把中国当成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所以管控了今天的分歧,明天又会有更多的摩擦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中美该接触还是得接触,承担相应的大国义务。更何况今年比较特殊,拜登政府任期已经进入倒计时,为了年底的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争斗十分激烈,势必会拿中美关系出来炒作。
那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看,美国今年的大选,对中美关系确实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性因素,需要时刻保持关注。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这次负责与马朝旭副外长磋商】
美国上一次换届选举,闹出了怎样的乱子,我们又不是不知道。特朗普一度拒绝承认败选,结果导致局面空前紧张。
而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在三个月内,给解放军高层打了两次电话,传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美国目前虽然处于紧张的政治过渡期,但不会找借口与中国冲突。如果真的出现意外情况,他会提前通知中方。
而今年总统选举,又是特朗普与拜登的直接对决。究竟是拜登连任,还是特朗普卷土重来,结果没人能说得清楚。
有很多人都在担忧,要是当年的骚乱再来一遍,场面会不会更难看,更难收场。这样美国不要说政府换届了,内政外交不瘫痪都是好的。
【当年美国政府换届陷入僵局,马克米利直接对中方交底】
所以各方都需要准备一些预案。中美这边也不例外。美国现在无论是谁来当总统,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都很有限,但一些“黑天鹅”性质的风险,依然有必要管控。
4年前的美军高层,在对待中美关系还是很严肃的,所以马克·米利才会第一时间向解放军交底。而如今,美国的核心决策圈当中,还有多少人能具备这样的理性,反而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次马朝旭副外长访问美国,既是保持中美高级别交流互动的势头,同时也能近距离地观察,大选临近时美国政坛的氛围如何。外交部通告也提到,马朝旭副外长在美四天,除了要跟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磋商,还会与美国各界人士进行交流。
说到坎贝尔,这个名字想必我们都不陌生,他号称“印太沙皇”,在当上副国务卿之前,是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也算是经常与中国打交道的“老面孔”了,为中美关系设护栏的论调,好像最早就是他提出来的。
【坎贝尔也算是老资历了】
另外,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往往是副国务卿牵头。所以只看职位的话,坎贝尔分量可能不如国务卿布林肯,但在中美关系的话语权其实并不低。
而且坎贝尔也是老资历了,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是他牵头制定的。那时候,坎贝尔就是美国政府负责亚太事务的最高级别外交官。所以只看参加亚太事务的履历,还有跟中国打交道的经验,坎贝尔在白宫当中,能排得上第一梯队。
只不过这还是坎贝尔当上副国务卿以后,首次直接跟中方打交道。这倒不是说坎贝尔缺席了之前的中美高级别互动,但那时候他更多是一个陪衬,这一次则是正儿八经的美方代表。
而眼下中美关系态势微妙,马朝旭副外长到了美国,与坎贝尔肯定免不了一番交锋。而就在马朝旭访美时,中美防长也将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进行场边会晤。这是中美防长时隔两年多再次面对面。
【中美防长也将在香会上面对面】
我们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看,就有了更丰富的解读空间。中美两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高层交流几乎是同步举行,尽管能达成的共识非常有限,但在国际社会眼中,中美能保持这种互动态势,已经是难能可贵。
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看,中美关系现在看似止跌企稳,实际上消极因素仍然不少,归根结底,是拜登政府错误的对华认知导致的。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认知都不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因为这不是拜登政府的招牌政策,而是美国内部一种普遍的心态。而且在美国大选以后,这种心态还会变本加厉。
所以我们才会说,无论谁来当总统,对中美关系的正向影响都十分有限。既然中美短时间内的沟通不会取得更多突破,所以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为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和以后的中美关系进行针对性的布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