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写道:“对于中国近期在南海采取一系列强势行动,学者分析,北京如今面临南海仲裁案法制化效应成形,以及与菲律宾在仁爱礁等区域冲突升温等压力,会持续通过非军事手段,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区域内的主动权。”
中菲两国在争议海域的对峙持续数月后转趋白热化,中菲两国海警船与民用船只在10月22日发生碰撞事件,也令局势急速升温。
台湾中央警察大学公共安全学系副教授陈伟华在一个论坛时指出,菲律宾有意凸显中国在南海的强势行为,营造外界关切冲突升温的舆论,进而对中美施压,并迫使美国出面背书或愿意派遣军舰护航。
陈伟华认为,北京在面对两大挑战时,会选择以非军事手段如外交、经济以及灰色地带冲突等方式回应。
陈伟华指出,经过数月交手,中菲双方已累积出冲突互动经验,今后仍可能复制这种模式。考虑到中国不可能放弃对领土主权的底线,美、菲两国只能着重提高中国的维权成本,但这也将加剧双方误判和发生冲突的风险。
出席同场论坛的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武贵山则说,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奕目标各有不同。美国并非主权争端的一方,而是透过维持南海“稳定性”,以保持在区域主导地位;中国则尝试通过控制南海、频繁军事演习及“滋扰”行为,实现建立海洋强国目标。
他认为,在当前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海洋实力的增强和对南海岛礁的军事化,将重写区域安全规则,他也忧虑中国崛起将增加区域和平的不确定性。
但他认为中美在南海的博弈,有利于东盟提升因应区域问题的军事、经济、海洋治理等能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