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澳大利亚联邦大选日益临近之际,联盟党影子财政部长安格斯·泰勒(Angus Taylor)抛出一项重磅政策承诺:若当选将成立"政府效率特别工作组",并授权生产力委员会对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展开年度审查。

这一提议被外界解读为可能催生澳洲版的"政府效率部",旨在重塑公共部门运行机制,解决长期困扰经济的监管冗余问题。

这一构想究竟能否落地?它将如何改变澳洲的治理生态?

效率危机:澳洲公共治理的沉疴

泰勒在《金融评论报》商业峰会上痛陈现状:"我们的法律体系是经济的神经系统,但如今却承受着过度刺激。"

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澳洲授权立法中的监管限制条款激增50%,而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审批周期中位数仍长达41天。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澳洲公共治理效率的深层危机。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比数据更令人震惊:

  • 澳洲修建每公里道路的成本比美英加高出3000万美元(4500万澳币)。
  • 住房危机持续发酵,审批流程繁琐被认为是推高建设成本的关键因素。
  • 经合组织(OECD)最新报告显示,澳洲劳动生产率增速已连续十年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2022年在38个成员国中排名第27位。

这种效率困境的形成具有结构性原因。首先,联邦与州政府权责交叉导致政策协调成本高企。

以环境评估为例,投资项目往往需要同时通过联邦EPBC法案和州级环保法规的双重审查。

其次,数字化进程滞后使得监管透明度不足,企业需要重复提交相同材料给不同部门。

更关键的是,现行体制缺乏对监管成本的系统性评估机制,正如泰勒所言:"法律往往被视为政府的无成本选择。"

特别工作组的颠覆性设计

联盟党提出的解决方案包含两大核心机制:

  • 由生产力委员会主导的年度监管审查制度,
  • 以及针对FIRB改革的特别工作组。

前者要求对所有联邦法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建立"监管红绿灯"排名系统;后者则试图通过白名单制度为可信投资者开辟快速通道。

这种设计具有制度创新性。

年度审查制度将首次建立监管成本的量化评估体系,采用类似企业KPI的考核方式。

根据提案,各部门需公开每项法规带来的经济成本,并接受生产力委员会的绩效排名。

排名垫底的法规将进入"改革或废除"程序,这种末位淘汰制在澳洲公共政策史上尚属首次。

特别工作组的职能更具突破性。其白名单制度计划将投资者分为三个层级:

  • 顶级战略伙伴(如AUKUS成员国)享受自动审批,
  • 次级合作伙伴缩短审查周期,
  • 其余国家维持现有流程。

这种分级管理若能实现,FIRB处理能力可提升40%,据估算每年可释放约150亿澳元的外资活力。

改革面临的双重挑战

1. 尽管蓝图看似美好,但改革面临的现实阻力不容小觑。首先,宪法层面的权力分配难题。澳洲联邦体制下,各州对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关键领域拥有自主权。若联邦强行推行统一监管标准,可能引发与州政府的法律对抗。西澳州长麦高恩已公开表态:"任何削弱州权的改革都需经过严格磋商。"

2. 其次,利益集团的游说压力。律师协会警告称"过度简化法律程序可能损害司法公正",环保组织则担心白名单制度会使敏感资产流失。更棘手的是,现有官僚体系的惯性阻力。公共部门雇员联合会指出,年度排名制度可能催生"数据造假"文化,反而降低治理质量。

全球政府改革实验的启示

纵观全球,类似改革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除了最近美国所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之外,全球其他国家实际上早已出现过类似的部门。

英国2010年成立的效率与改革小组(ERG)通过数字化政务平台,五年内节省财政支出320亿英镑。其核心经验是设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但澳洲联邦制的分散性可能阻碍这种模式复制。

加拿大的监管现代化法案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该国通过"每增一新规必废两旧规"的1:2淘汰法则,三年内削减监管负担25%。

但这种机械式做法在澳洲遭遇质疑,反对者认为可能误伤有效监管。

最具参考价值的或是新西兰的监管影响分析(RIA)系统。

该国要求所有立法提案必须附带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并由独立机构进行质量评级。这种制度使新西兰连续十年位列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前三。

但澳洲政策分析师指出,新西兰的单一制政体使其改革难度远低于联邦制国家。

改革能否破局?

在政治博弈层面,联盟党的改革策略具有明显选举考量。

在特朗普高举政府效率部议题且成功当选后,联盟党将"政府效率"作为核心议题,既能回应选民对生活成本上涨的不满,又可规避敏感的税收改革争议。

但工党已发起反击,财长查尔默斯指责该计划是"给大企业开后门的遮羞布"。

从实施前景看,改革可能采取分步推进策略。

优先在FIRB等领域试点白名单制度,同时启动联邦层面的监管成本普查。

若能在第一任期内实现审批效率提升30%的短期目标,将为后续改革积累政治资本。但住房、基建等复杂领域的改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赋能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澳洲服务局(Services Australia)正在开发的GovERP政务云平台,有望实现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若能与改革方案有机结合,或可破解联邦制下的协同难题。

结语

澳洲正站在政府治理改革的十字路口。联盟党的提案虽充满政治色彩,但确实直指体制积弊。

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当下,提升政府效率已不仅是经济议题,更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无论"政府效率部"最终以何种形态出现,这场围绕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辩论,都将深刻影响澳洲未来的发展轨迹。

而留给选民的则是判断:这究竟是通向高效治理的路线图,还是又一个政治空头支票?

答案或许将在联邦大选的投票箱中揭晓。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9477478260572683/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