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随着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在全球“登顶”之后,引发了西方多国所谓的“担忧”。实际在早在去年10月年度报告还没有出炉之际,中国电动汽车就已经在欧美市场增长迅速,欧盟第一时间放风要对中国车企采取反补贴调查,12月,拜登政府又放风正考虑提高对中国的部分贸易关税,特别提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今年2月,英国政府官员表示也跟进欧盟考虑对华电动汽车“清查”,但目前各方的进展还没有曝光。根据外界的预测,欧盟、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大概率会采取接近的政策,来迎接这场即将席卷西方的“中国电动汽车敲门危机”。
28日,美媒《纽约时报》发文讨论中国的电动汽车在西方多国产生的恐慌性影响,并肯定了中国车企的成就。文章中称中国电动汽车扩张速度已经成为“现象级”的,例如比亚迪公司它去年销售了300万辆电动车,但这还不到他们的饱和产能。这家公司还在巴西、泰国、匈牙利等国家设立生产线,利用中国电池和劳动力优势将自己变成了“巨无霸”的体量,可以说变成了一种“新事物”。美媒感叹称,本土企业除了特斯拉,诸如福特、通用汽车和斯泰兰蒂斯等新兴车企都没有达到目标。
继而美媒提出质疑:中国能做到的,美国企业应该也能做到,但他们现在太“傲慢”了。文章认为对于中国的汽车冲击,拜登政府固然可以选择最普遍的方式:加税,采取果断手段发起贸易保护调查,将中国的电车拒之门外;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一直采取封锁的方式最大的可能就是将美国变成汽车工业落后,充斥着造价昂贵、耗油的大型车之地。所以《纽约时报》建议拜登政府让美国车企直面挑战,让其感受“刀架在脖子上的寒意”。
分析人士认为,这段言论主要提及的就是美国主流车企“不争气”的现状,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除了特斯拉之外美国各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都不强,即使是获得了拜登政府从电池零件到购车税等一系列补贴后,和吃了25%额外关税的中国车企比也很困难,更何谈出口。对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拜登政府的制裁已经“呼之欲出”了,但美媒认为这样难免又面临一个新麻烦:活在政府保护中的美国车企不会有成长的机会,他们一直在这环境下生产力就会越来越差。
值得一提的还有,文章最后送给拜登政府一个建议:世界即将迎接中国电动汽车的洪流,美国真的需要“向中国同行学习”,认识到中国车企现在比美国同行们更了解电动车制造的各个环节;为了激发美国汽车企业和中国车企竞争的“斗志”,美方可以对华电动汽车执行限制措施,但也要向美企传递一个讯号:未来对中国汽车采取的进口限制不会永久执行下去,这样才能让他们有紧张感和进行企业升级的动力,或许是解决当下困境的唯一方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