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随着中国的崛起,韩国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
7月20日,韩国媒体《韩国经济》发表文章称,对于韩国经济来说,中国的存在是闪电般到来的幸福。中韩建交前的1991年,韩国对华出口为10亿美元,而到了30年后的2021年,韩国对华出口增长了162倍。除建交第一年1992年外,截至去年,对华贸易收支一直保持顺差。两国的分工结构对需要出口生产基地的韩国和需要技术的中国都是双赢的。在韩国制造零部件等中间材料出口到中国,中国组装后将成品供应到美国等世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韩国也享受到了高速增长的果实。
两国的合作结构在经历了萨德事件、中美竞争、新冠疫情等之后,迎来了变化。对华贸易收支从去年5月开始就出现逆差,直到上个月,除了去年9月的一个月外,一直呈现逆差。截至5月,对华出口已连续12个月呈下降趋势。
即便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对华出口也将重新复苏。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前低后高”的依据之一也是因为中国的重新开放效果将逐渐显现。
但似乎很难指望有大规模贸易顺差的美好时光。因为对华贸易收支自2013年顺差628亿美元达到顶峰后,已经出现下滑趋势。以两年为周期减少150亿-20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2017、2018年存储芯片繁荣带来的错觉效应。虽然对华出口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对华出口一直在稳步下滑,从2013年的1251亿美元下降到去年的1059亿美元。2021年除半导体以外的产品贸易收支已转为逆差9亿美元,去年逆差232亿美元,跌幅扩大。
对华出口遭遇困难,并非单纯是因为经济因素,而是与中国产业结构向自给自足型、内需型高度发展有关。过去中国的结构是进口半导体、机械设备等中间材料,制造成品出售,随着中间材料的自行生产,韩国向中国出口的份额逐渐减少。去年,在全球五大贸易强国中,中国出口增速(7.0%)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但进口增速(1.1%)最低。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显示器出口自给自足度从2015年的-0.137上升到去年的0.899。越接近1,说明自给自足度越高,这说明具备了无需进口也能自己生产出成品的技术能力。同一时期,充电电池从0.595上升到0.931,汽车零部件从0.421上升到0.619,自给自足程度总体有所提高。现在则相反,在电池等领域,中国的中间产品正在攻占韩国市场。
中国在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一直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的战略。今年以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主力产品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理事李富亨表示:“无论是低端还是高端技术制造业,中国的贸易竞争力都在大幅上升。有必要重新审视整个对华贸易结构,改善出口战略。”
钟爱本国产品的“爱国消费”热潮等,使韩国消费品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小。中低端市场被商品性得到改善的中国自主品牌所掌握,高端市场只有中国人羡慕的国际顶级品牌幸存下来。以“性价比”为卖点的韩国产品很难得到选择。三星电子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3年的18.7%骤降至去年的1%左右,同期韩国汽车的市场份额也从8.9%萎缩至1.6%。在没有合适的中国内需企业的情况下,凭借“韩流”风靡中国市场的韩国化妆品现在面临着退出市场的危机。
中国在韩国出口中所占比重从2018年的26.8%降至今年第一季度(1-3月)的19.5%。东盟和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正在填补这一空缺。尽管如此,中国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经济伙伴。也不能放弃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但如果对华出口低迷不是暂时的,而是结构性的,那么就应该逐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同时积极谋求出口市场多元化。既要努力攻占中国市场缺口,又要探索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韩国企业早就为中国市场的变化做好了准备,近年来逐渐有所成效。去年对华出口较2021年减少4.4%,但对除中国以外市场的出口增长9.6%。2021年以来,充电电池、石油制品、石化、钢铁、汽车零部件、显示屏、塑料制品等领域对中国出口依存度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汽车在美国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7.1%提高到去年的11.0%,表现良好。

韩媒:随着中国的崛起 韩国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