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在华西方企业应转变短视思维

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0月31日发表美国朗维尤全球公司主管德瓦尔德里克·L·麦克尼尔的文章,题为《西方公司面临着在最大的市场竞争中输给中国的风险》。全文摘编如下:

长期以来,首席执行官们就有追逐短期利润的习惯,他们往往优先考虑季度盈利目标和股价,而以牺牲建立可持续的长期方法为代价。在一个以全球深刻变革为特点的时代,许多首席执行官继续让这种方法决定他们的中国战略,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在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短期主义对许多公司来说是可行的。然而,在当前和未来的环境下,企业领导人的这种短视观点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事实上,首席执行官们早就应该开始重新调整他们对中国的态度了。

我们多次目睹外国公司在计算和时机上犯了错误。他们对利润上瘾了,他们变得傲慢和过度自信。他们看不到持续评估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必要性。简而言之,外国公司常常低估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复杂性,还往往会忽视国内政治和当地情况的复杂性以及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一些公司首席执行官声称,他们只关注数字,不会去卷入国内和(地缘)政治事务。事实证明,这种闭上眼睛的做法会付出高昂代价。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吸引力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并非所有中国消费者都想要或买得起外国产品,而中国公司通常会提供类似的替代品。如今,特斯拉等行业领导者必须应对比亚迪等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而苹果手机现在面临着华为手机的有力竞争。这些例子凸显了低估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输给当地竞争对手的风险。

中国的企业不会着眼于短期目标,而是着眼于长期目标,其中许多目标与国家规划紧密结合,注重尽可能地学习、努力竞争、尽可能多地获得支持并致力于在中国甚至海外竞争对手的市场击败对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全球开展业务。例如,欧洲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来自比亚迪等公司的竞争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许多外国公司来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但许多企业仍不愿调整自己的战略。这比短视思维更糟糕,这是逆行思维。

西方企业按以往方式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离开中国。

这可以意味着更多的产品创新和增加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更多地了解当地情况和偏好。在中国运营的公司可以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美国市场领导者可以克服困扰许多首席执行官的短视思维,但前提是他们为不断变化、竞争激烈且快速发展的中国和全球市场做好正确的准备。(编译/王笛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