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1月5日发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东亚经济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莱斯代尔和助理研究员鲁詹·乔希共同撰写的文章,题为《进口替代的产业政策危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成功》。全文摘编如下:
工业国家以安全为导向经济政策的兴起,加剧了开倒车的内向型政策思维。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即将取得重大发展突破的国家处于关键时刻之际,这影响了它们的发展战略制定。
地缘政治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政策格局。在当今战略竞争和冲突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出现倒退。贸易干预、产业政策和补贴激增,加大了违反全球贸易规则的行为对世界经济构成的威胁。
在自给自足和进口替代战略受到青睐的政策环境下,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经济体应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东亚经济体实现了近代以来从经济落后到发达经济体地位的重大转变。因此,了解东亚增长奇迹的经验是明智之举,而这个奇迹如今依然存在。
成功的东亚发展基于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经验,建立在以贸易为导向的增长(以参与国际市场的规则为依托)和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背离它或者依赖进口替代。
如今,决策者似乎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国内事件和地缘政治环境正在给老牌工业经济体带来增长停滞的前景,全球化似乎已经见顶,国际经济正变得支离破碎,一种倾向于自给自足和进口替代的产业政策正席卷全球。
有观点认为,目前的全球市场增长前景不那么乐观,表明新兴经济体应该转向内向型进口替代,但这种说法与亚洲产业成功增长的经验不符。
在国际经济背景下,发展就是要吸引充裕的劳动力从事越来越多的生产性工作,提高生产率和国民收入。
因此,促进发展的战略是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专业化的战略,能够吸引大量劳动力从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而且生产率更高。随着资本的积累,动态相对优势推动了技术密集型程度更高的出口贸易结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有益结果是收入分配通常有利于劳动者。
以贸易为导向的成功增长源自将劳动力吸纳到能够利用其充裕性并且形成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这样做可以使各国随着相对优势的发展而占据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这一过程得到了基于非歧视和开放市场原则的政策制度的支持。
即便是在增长缓慢的时期,相对优势的逻辑依然成立。进口替代政策限制了获得低成本和高质量的资本和技术投入,阻碍公司形成国际竞争力,从而破坏了这种转变。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是亚洲未来几十年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转型的两个国家,目前正处在发展轨迹的关键节点。它们的年轻人口和最近强劲的经济表现使它们处于人口方面的最佳状态。
然而,两国都有被卷入产业政策2.0浪潮的危险。如果它们的发展战略与从东亚经验中总结出的原则相一致,将使它们既能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潜力,又能避免两国目前面临的失业增长的危险。(编译/葛雪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