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25日报道澳大利亚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有关中国的人才库?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6月20日刊发安杰拉·莱曼的文章《澳大利亚必须重视而不是妖魔化中国能力》,指出如何从三个优先领域加强澳大利亚的“中国知识资产”。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总理的访问让人想起了澳大利亚与中国交往的核心中一个由来已久的困境:如何与一个非安全伙伴国家保持贸易和经济关系。

应对这种复杂情况需要跨领域的知识——从跨文化商业敏锐性和经济知识,到了解中国正在努力解决的社会和政策问题。就与中国的交往而言,知识确实就是力量。例如,那些努力了解中国中产阶级、青年情绪、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教育和研究政策的澳大利亚人,就是澳大利亚与中国交往的重要资产。

这次访问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思考澳大利亚如何培养和吸引那些拥有成功规划澳大利亚与中国未来关系所需知识和专长的人才。

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最近关于澳大利亚的中国能力的报告清楚地表明,有必要在我们的学校和大学中加强有关中国和中文的教育。澳大利亚确实拥有关于中国的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有关中国的人才库?

他们是曾在中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澳大利亚人。他们是曾在澳大利亚攻读中国问题相关研究或在中国从事自己领域研究的毕业生。他们是具有中国背景的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及其原因以及对澳大利亚的影响有着宝贵的了解。在澳大利亚努力定义新的“稳定的”澳中关系之际,澳大利亚工业界和政府应该与这些人合作。

但在当前这种紧张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曾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士的专业知识极有可能不仅得不到澳大利亚商业和工业界的认可,还会成为怀疑的源头。

对澳大利亚来说,对中国的实地了解是一种资源,而那些认为这是一种负担的人会浪费这种资源。

在最近的一次晚宴上,堪培拉地区的一家媒体公司老板指责我是中国政府的“间谍”。他问我在中国当了一段时间学者后回到澳大利亚的理由。他想知道我在中国的经历,我在那里建立的个人关系,并且似乎非常想知道我回到澳大利亚的动机。他严厉质问我的“忠诚”。

不幸的是,这件事象征着更广泛的隐忧。

作为一名在澳大利亚大学部门工作的社会科学家,我希望在那些依赖中国学生学费收入的机构中更好地打造中国能力。我们的大学受益于能够接触到外部数据并深入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的愿望。政府和企业在规划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受益。当然,这应该被视为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支持年轻的澳大利亚人到中国工作或学习,更重要的是,支持他们回国后利用所积累的知识参与经济和公共政策生活。

这次访问是澳大利亚政府从三个优先领域考虑加强其中国知识资产的机会。

首先,公开宣布支持澳大利亚学生到中国学习。应鼓励学生抓住澳大利亚外交兼贸易部新哥伦布计划的赴华留学机会。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教育部门之一。根据最新数据,澳大利亚学生没有进入留学生来源国前15名。

其次,澳大利亚工业界和政策界需要与具有中国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澳大利亚人建立更好的联系,并应更多地与具有双语和二元文化背景的人接触。弗朗西斯·亚当森有关“澳大利亚的中国能力是国家利益的核心”的说法,需要在商业和政策部门得到认可。

最后,澳大利亚缺乏有关在中国学习和工作过的公民的数据。我们的中国专业知识人才的规模有多大?他们在哪里工作,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他们的知识?了解我们的国家知识库并有效地利用它,对于推进我们与中国的关系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存在有关中国知识的缺口。但我们确实拥有宝贵的现有知识资产。如果我们不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产,我们自身的国家不安全感将会阻碍我们的国家安全。(编译/王笛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