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正加速成长为“科学巨人”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6月12日发表题为《中国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在中国科学院一座科研大楼的门厅里有一面专利墙,墙上陈列着百余张证书,这些证书排列整齐,一根天鹅绒绳子下挂着一排瓶子,瓶子里是受这些专利证书保护的创新成果——种子。

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各地的研究机构对粮食作物的生物学展开大量研究。过去几年里,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改善高粱和小米等作物在盐碱地中生长能力的基因、一种可使玉米产量提高约10%的基因等。去年秋天,贵州农民完成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培育的基因改进型巨型稻的第二次收获。

植物科学研究的兴起在中国并非孤例。《经济学人》周刊曾就中国科研状况展开调查,询问中国有朝一日能否成为科学超级大国。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肯定答案。中国科学家最近在两项备受关注的高质量科学指标上取得优势,中国一流研究成果的增长没有放缓的迹象。

衡量一国科研质量的一个方法是统计每年产生的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根据科睿唯安公司的数据,2003年美国发表的此类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是中国的20倍。到2013年,美国的顶级论文数量约为中国的4倍,而最新公布的2022年论文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已同时超越美国和欧盟。

中国如今还在其他一些指标上引领世界。中国位列自然指数排行榜的榜首——这项由《自然》周刊编制的指数统计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数量。2014年该指数首次推出时,中国位居第二。到2023年,中国已经升至榜首。

根据莱顿大学统计的科研成果数量排行榜,现在有6所中国大学或科研机构名列世界前十,而进入自然指数排行榜前十名的中国机构有6家。它们的名字或许在西方还不是家喻户晓,但请开始习惯于把浙大、上海交大和北大当作与剑桥、哈佛等同水准的大学。

根据自然指数和论文引用指标,今天中国在物理、化学及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应用研究是中国的强项。例如,中国有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论文遥遥领先。在把阳光转化为电力方面,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远高于传统硅电池的转换效率。

此外,中国专利申请量也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在与廉价能源结合的情况下,中国强大的产业基础意味着可以迅速把材料等物理创新投入大规模量产。

中国还在以更为显著的方式展现其科学实力。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受控降落到月球背面的一个巨大陨石坑中、铲起一些岩石样本、展示一面中国国旗然后启程返回地球。如果它在本月底成功返回地球,这将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从月球难以到达的一面带回样本。

中国科学研究质量和数量的增长看起来不大可能会停下来。对科技研究的支出仍在增加——政府已宣布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将增加10%。而且中国正在培养大量年轻科学家。中国现在在本科级别培养的一流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人数是美国的2.5倍。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学培养的理工科博士研究生人数将接近美国的两倍。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这个科学巨人不会继续成长得更加强大。牛津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西蒙·马金森说:“预言中国奇迹见顶将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任何极限。”(编译/曹卫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