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人眼中,地处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已经找到了某种方法,既能与西方国家“结盟”,同时又不至于“惊动”中俄,引发这两大邻国的戒心乃至敲打。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月初访问完蒙古以后,美媒更是坚定了这种看法,认为蒙古为了平衡中俄的影响力,正尽可能通过“第三邻国”政策,让美西方国家在蒙古的外交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存在感。

和美国眉来眼去的蒙古,知道中国的红线在哪,用不着中国出手敲打

【美国人相信,蒙古一边与西方套近乎,一边又不想“惊动”中俄】

布林肯当时访问蒙古时,也给足了对方面子,说蒙古是美国在亚太的“核心伙伴”,而且双边关系每天都“与时俱进”。

换句话说,如果按照美国那套以意识形态为基准的地缘划分,蒙古俨然是西方阵营的一员,而且还在美国这里得到了“可靠、有能力”的评价。

美国说蒙古可靠,自然是因为蒙古坚定不移地推行“第三邻国”政策,时刻不忘与美国套近乎,让美国的“印太战略”在东北亚找到了更多落脚点;

而说它有能力,则是因为蒙古即便地处中俄之间,在外交上也没有全盘对这两个邻国一边倒,而是试图在中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迄今为止的表现,可以说完全符合美国的心意。

和美国眉来眼去的蒙古,知道中国的红线在哪,用不着中国出手敲打

【中俄是蒙古唯二的邻国】

实际上,蒙古如今大力推行的“第三邻国”战略,当年还是美国先提出来的概念。蒙古确实只有中俄这两个邻国不假,但无论是蒙古自己,还是西方国家,都不乐见蒙古在政治经济关系上全盘靠拢中俄。

西方需要利用蒙古的地理位置做文章,争取建立一个紧逼中俄安全利益的“前哨站”,而蒙古则是要利用自己作为中俄共同邻国的身份,与西方讨价还价,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这里的“利益”,既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也涵盖了政治上的往来。

而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上,就呈现出这副模样:在与中俄谈合作时,蒙古往往表现出一副很务实的态度。比如眼下中俄蒙管道迟迟没有签合同,蒙古虽然只是一介过境国,却要自告奋勇,促成中俄蒙的高层峰会,想给三边合作“一锤定音”;

而在与西方接触时,蒙古又偏向务虚,但这种务虚只是阶段性的。西方对蒙古的矿产资源有想法,要不然前段时间,德国、法国、英国的高层也不会如此密集地访问蒙古,讨论产业链合作。

和美国眉来眼去的蒙古,知道中国的红线在哪,用不着中国出手敲打

【西方也在探索与蒙古建立务实合作的渠道,但没有一个能绕过中俄】

另外补充一句,布林肯走后不久,菲律宾外长马纳洛也访问了蒙古,也是三句话不离“第三邻国”,而以现在的美菲勾连态势,菲律宾对蒙古如此献殷勤并不奇怪。

本来日本首相岸田前几天也想跑蒙古一趟,结果因为国内灾情预警取消行程,改成与蒙古高层通话,如今岸田宣布下个月辞职,更加去不成了。

整体而言,西方并不满足于与蒙古建立一个“价值观同盟”,因为没有扎实的利益基础,这样的政治关系始终就是无根之萍,经受不起地缘格局任何一点风吹草动。

但要在经贸层面建立合作关系,将蓝图上的规划落到实处,又谈何容易。首先就要面对中俄这两道硬性门槛,而且没有任何绕过去的手段。

和美国眉来眼去的蒙古,知道中国的红线在哪,用不着中国出手敲打

【蒙古也不满足于与西方的“价值观同盟”】

原因很简单,蒙古进出口要经过中俄,而外国政要想访问蒙古,还是只能借道中俄领空,没有例外可言。现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交恶,意味着只要中国也不松口,美国即便想与蒙古深化政经关系,也是无计可施。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是成也地理位置,败也地理位置。

当然,中国一般不会把事情做绝,也犯不着因为蒙古与西方眉来眼去,就要动手敲打,除非蒙古与西方的互动,对中国的战略利益造成了明确的威胁。

而在这个问题上,蒙古的表现还算是比较清醒的,他们知道中国的红线在哪。“第三邻国”之所以叫“第三”,就是因为前面始终有中国和俄罗斯。现在蒙古要想发展,必须要紧密靠拢中俄的地缘经济布局,推动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立。蒙古的长期利益始终在中俄,而不在西方给的空头支票。

和美国眉来眼去的蒙古,知道中国的红线在哪,用不着中国出手敲打

【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是成也地理位置,败也地理位置】

哪怕蒙古再怎么重视“第三邻国”战略,往这个方向不断倾注资源与精力,但平衡中俄的影响力,并不是口头上讲讲那么简单。

实际上美国也清楚,蒙古的地理位置看似战略意义突出,能够助力自己掣肘中俄,但以蒙古的体量,把它当作美国与中俄博弈的地缘政治杠杆,利用效率就不是那么突出了,毕竟中俄两个大国就在蒙古边上,光是这种态势就足以让人保持清醒。

从美国的角度上而言,只要蒙古不完全倒向中俄,在美国与邻国之间保持有限度的中立,就能当作自己的“外交胜利”。而只要蒙古能够长期维持这个中立国的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也不愁无牌可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