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披露中国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材料,可在保持整体强度的情况下减少阻力、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
这标志着中国的发动机研发能力正在向着更进一步的领域发展,而美国也很难继续在该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解放军的歼-20战斗机】
近日,印度媒体《欧亚时报》援引港媒消息,称中国的科研团队在航空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涡扇发动机材料。据悉,这种材料以高强度钛合金为主,在经过精密处理后可以将涡扇发动机的中间级压气机机匣的运行阻力降低10%,有效提高发动机的运作效率。
这一改动被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可以对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带来革命性影响,以至于不少观点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有能力在先进航空发动机领域中站稳脚跟并发展独属于自己的相关科技。
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在这一领域中的优势地位正在被中国所追赶,两国在下一代发动机研发问题上的竞争很可能会直接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不再是之前那种美国在前面领跑,中国在后面追的状态。
这一观点很难不引起外界的震惊,毕竟得益于二战与冷战时期的强大经济实力、人才与技术积累等因素,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一直处于傲视全球的位置。这一点哪怕是鼎盛时期的苏联也难以媲美,苏联的发动机或许可以在推力性能上达到美国同类产品的水平,但在油耗、使用寿命等经济性能上则要始终略逊一筹。
【歼-20在原型机阶段使用了俄制发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我国的航发产业起点很高,在苏联的援助下直接进入到了喷气时代。但由于我国在建国初期的工业底子很薄,严重缺乏相关技术积累。所以当我国开始有自主设计研发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时,往往需要面临各种“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的问题,难以将理论设计付诸实际。
再加上我国航发深受苏联影响,几乎把苏系航发缺乏经济性能的特点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一系列因素使得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式与西方国家开展技术交流时,我国的航发产业已经与西方国家相差至少30年。
一些观点更是直言,以彼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底子追赶这30年差距,怎么说也要50年时间,而那时西方国家还将继续领先我们50年。
【国产昆仑发动机曾在研发期间问题频发】
从中国航发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说的还是挺准的,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也有40多年了。
然而从西方航发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的话,这句话又不准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航发技术发展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出现了明显放缓,虽然不是没有进步,但在中国的努力追赶下,中美两国的航发技术差距已经缩短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
涡扇-15发动机就是一个例子,该型发动机已经可以在综合性能上达到与美国F-22战斗机使用的F-119发动机相当的水平。而当年美国宣传要在F-35战斗机上使用的“变循环发动机”概念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概念,后者仍然在使用F-135发动机。
这直接导致了尽管现阶段的中国还没有对标F-135发动机的同类产品,但相比于几十年前的望洋兴叹,今天的中国已经能够用在涡扇-15发动机上积累到的一系列先进航发研制技术,在可见的未来研发相近性能指标的发动机。会不会研发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需求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航发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不只有涡扇-15这种在战斗机用的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还有涡扇-20这种大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航发领域多管齐下,而这无疑会给五角大楼带来更多的压力。
【涡扇-20版运-20想象图】
原因无他,中美两国正在积极发展第六代战斗机一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世界各国虽然没有在“何为六代机”的问题上达成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大家也还是有一定共识的。
就比如说外界普遍认为六代机将拥有更强劲的动力,可以在高超音速环境下飞行。这意味着六代机将使用一种全新构型的大推力发动机,而中美两国谁能研发出满足需求的发动机,谁就能在这一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如果是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所有人都会认为美国一定是最先完成研发的。但在今天,在中国正在不断推出新发动机相关技术的背景下,这一问题的答案开始出现了争议性。
【美国的NGAD六代机想象图】
五角大楼担忧的正是这一点,而更令他们担忧的是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正逐渐走高,在部分技术领域中甚至超过了美国。这将大幅提高中国的科研效率,而由此产生的滚雪球效应也将进一步缩短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时间。
这让中国有能力在可见的未来与美国在航发领域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今天港媒披露的新技术只是这场较量的开场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