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访华前,有着“俄罗斯钱袋子”之称的俄气公司,突然面临巨额亏损。而这一变化,或许将对中俄接下来要谈的头等大事——新的中俄天然气供销协议,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且局面变得对中国有利起来。
受西方制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巨头俄气在2023年亏损近6300亿卢布,显示出了俄方在能源出口调整中面临的困难。而要想彻底解决出口难题,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必然会加快脚步,推动与中国的新一轮合作,尽快敲定更多大单。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报告称2023年亏损近6300亿卢布】
根据俄气方面发布的最新营收报告,该公司在2023年的总收入为920亿美元,全年净亏损约6290亿卢布,约合67亿美元,与2022年的获得132亿美元净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俄气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情况。在报告发布后,俄气股价应声下跌,跌幅超过了4%。
俄气出现亏损主要是因为在俄乌冲突持续进行,西方制裁不断加码的情况下,俄气现在收入大幅减少,但支出却没有减少,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先说收入的问题,相比2022年,俄气在2023年的总收入减少了340亿美元,但并不是所有业务都出现了收入减少。
俄气的石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业务都是呈增长态势的,其中石油业务收入增加了4%,年收入380亿美元;电力公用事业业务销售额增长了9%,达到了66亿美元。出现收入下滑的主要是核心的天然气业务,下降幅度达到了40%,全年总销售额474亿美元。
【俄气的原油出口没有出现太大问题,缺口主要是在天然气领域】
也就是说,俄气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天然气销售收入的大幅减少。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在2023年,能源危机基本结束,全球天然气价格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是随着“北溪”管道被炸、西方制裁的不断加码,以及很多欧洲国家完成能源进口结构调整,俄气等俄能源企业无法维持对欧天然气出口。
根据西方媒体的推算,俄气在2023年,向欧洲这一传统能源市场供应了约283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下滑了55.6%,是1970年代初期以来的最低值。
俄罗斯面向中国等市场的天然气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暂时无法完全填补欧洲市场的缺口。俄气等企业现在是手中有气,但卖不出去。
【“北溪”管道被炸导致俄欧天然气出口难以恢复】
再说支出的问题,俄气虽然也在尽量减少支出,但由于本身需要维持大量油气田运营,且要配合俄政府进行输气管道等内部设施建设,推动能源出口结构调整,俄气的年度总支出并未大幅减少。
再加上俄罗斯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确保战争的继续进行,大幅增加了俄能源企业的所得税、矿产开发税等税收,进一步压缩了俄气等企业的利润空间。最终导致了俄气出现亏损。
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国有天然气企业,俄气的亏损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俄天然气产业面临的整体问题,且以天然气、石油为主的能源出口是俄经济的支柱,如果不能尽快解决问题,俄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带出一系列问题。
而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俄罗斯方面其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尽早完成能源出口结构的调整,找到一个可以完全替代欧洲的新天然气出口市场。而放眼全球,能够替代欧洲,成为俄方最关键能源出口市场的,其实只有中国。
【中俄正在共同推动两国间管道天然气进口体系的建设】
俄罗斯政府与能源企业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俄方现在的整体思路是,确保已经建成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正常运行,在尽早实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原定供应目标后,进一步提升这一管道的输气量。
同时,尽快推动设计年输气量100亿立方米的“远东管道”建设,并与中国敲定最为关键的,预计年输气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
在这三个项目全部落地后,俄方每年向中国出口的管道天然气就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再加上通过海运、铁路等途径运输的液化天然气,俄方就可以完成出口调整。即便是在未来,俄欧关系进一步恶化,俄罗斯彻底丧失了欧洲市场,也能够确保能源出口稳定。
【只要所有管道建成,俄方就能够基本完成出口调整】
在“远东管道”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正式建成之前,俄方也可以通过国际能源市场的“照付不议”原则,先从中国拿到了一些预购款,缓解当前的收支压力。
但摆在俄方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俄方规划之中,最为关键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现在因为价格问题,而卡在了磋商阶段,中俄两国迟迟没有正式签署供销协议。按照俄方此前的计划,中俄应该于去年就签署协议。
俄方现在需要作出取舍,确定是为了争取更高价格,确保获得更多能源出口收入,继续延长谈判时间,与中国耗下去,还是要在价格问题上作出一定让步,推动项目更早落地,确保自己可以更早完成出口结构调整。
【普京政府和俄气等企业必须作出取舍】
在这种关键时刻,这一年度营收报告的出炉,以及报告出炉后,在俄国内引发的连锁反应,很有可能会推动俄罗斯政府和俄气,放弃对于价格的追求,给中国一个合理的条件。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在不久后普京访华期间,双方就有可能围绕“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进行最终磋商,并正式签订一个超级大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