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凝聚力
当一位美军上将询问100岁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关于如何战胜正在崭露头角的中国时,基辛格以他一贯的智慧和深邃,给出了一个答案:“凝聚力。”这几个字几乎涵盖了美国当前最大的短板与中国日益凸显的优势。
在美国,政治两极分化不断加剧,导致国内社会愈加撕裂。种族问题和贫富差距都在火上浇油,造成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不满和愤怒。
就拿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为例,这两者应该是需要全国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美国的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相反。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在经济困境中,银行机构经常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存款者会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大量提取存款。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许多银行都陷入了严重的资金流动性危机,导致一些银行最终甚至宣告破产。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预期是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会采取稳定市场的措施,例如购买政府债券或者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但美国不愧是美国,这些金融大亨们更愿意见缝插针,利用这种不稳定环境去推动美联储持续加息。
加息会进一步加大普通民众的负担,因为这意味着贷款成本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下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更高的失业率和家庭破裂等。
更糟糕的是,加息还会增加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导致经济下滑。
而华尔街的大亨们却可能借此机会,兼并这些经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从而进一步集中资源和权力。
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忽视,而且削弱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应有的凝聚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华尔街的这些做法只是在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分裂。
而这样的分裂和对立,最终只会让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美国贫富差距
同时,伴随着高科技企业大规模裁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跌入了中低收入阶层。
一夜之间,从高收入跌落到中低收入,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压力,更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落差。
这种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心理落差加剧了社会矛盾,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财富分布极为不均,这一点是美国凝聚力持续下滑的主因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民族凝聚力。
在面对灾难和困境时,中国总能展现出空前的团结。从抗洪、汶川地震到最近的全球疫情,中国人民都能一心一意,共克时艰。这种从家到国的观念和信念,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核——团结。
西方困境的根源
在西方社会,特别是在美国,资本主义文化下的信誉体系大多是建立在金钱和资本的基础上。企业的信誉是通过财务表现、股票价格或者市值来衡量的;个人的信誉则往往通过信用评分、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来判断。
这样的文化观念在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中可能效率很高,但在大规模社会或全球危机面前,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和文化对信誉有着更深层次、更多元的理解。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如灾难救援、国家危机或其他大规模困难,中国社会往往能展示出异常的凝聚力。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磨砺,更因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义比利更为重要。
疫情期间,中国GDP实现正增长
再比如,在疫情流行的特殊时期,中国能够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的速度,并最终成功地将疫情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围内。
这其中,全国人民的配合与团结功不可没。当政府发布封城、限行等一系列严格措施时,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和遵守,甚至在一些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相互提醒、相互支持。
这种高度的凝聚力并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或者地域情感,而是一种在不同时代背景经历下不断历练而来的
中国文化中对“义”的重视能在关键时刻凝聚人心,达成共同目标。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西方国家,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文化深入人心的美国,所缺乏的。
在面对灾难或危机时,如果一个社会仅仅依赖金钱或资本来建立信任和凝聚力,那么这样的社会很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