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竞争是否应有“最终状态”,还是不得不追求“共存状态”?这是美国战略学界正在辩论的议题。不少前特朗普政府的高官和“鹰派”学者鼓吹美国要如在冷战中战胜苏联那样,在如今的大国竞争中战胜中国;而不少民主党前高官和温和派学者则主张,美中两个大国不得不实现“长期共存”,追求“稳定状态”。
经过两年多的博弈,一直宣示要在美中竞争中“胜出”(outcompete)的拜登政府从去年开始,其对华战略的主要筹划者沙利文、布林肯、坎贝尔在不同场合谈论,美国对华竞争难有“终局”(end game),两个大国可能不得不追求“长期和平共存”。然而,前特朗普政府高官奥布莱恩和博明等人,则批评拜登政府的“共存战略”,认为美国的对华战略目标应是“完胜中国”,并暗示为此企图“政权更迭”。
中评社报道,这种对华战略思维的分歧也体现在美国战略学界之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近日出台报告--“定义成功:美国对华政策是否需要‘最终状态’?”这个文集集结了20位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的研究中国和大战略的专家的不同观点,其中就反映了这种分歧:美国对华政策应追求明确的“最终状态”,还是专注于管理竞争、避免冲突、和平共存? 
这个文集的主编之一、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这场辩论直指美国应该如何应对其在21世纪最强大的挑战者的核心问题。他认为,150多年来,美国和中国一直在相互角力,引领着一种既合作又激烈竞争的关系。必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当前的紧张关系。历史上,美国既想防止中国被欧洲殖民化,又寻求维护自己在中国的影响力。这种二元性一直是美中关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虽然政策目标有分歧,但本报告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经济、技术和军事摩擦可能是美中关系的一个持久特征,至少在中国政治轨迹改变之前是如此。白明表示,这对于美中两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场悲剧。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和战略竞争为创新、合作以及应对生存威胁所需的大胆、统一行动制造了障碍。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全球格局中,对主导地位和安全的追求掩盖了为所有人管理一个宜居未来的共同责任,使世界变得更糟。
有意思的是,这些美国学者在辩论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目标时,提到了“中国失败、美国胜出”的前景,提到了美国接受与中国“长期共存、稳定状态”的前景,却没有提到“美国衰落和失败”的前景。或许是出于政治正确性,或者是不愿正视美中力量对比变化的现实,避谈美中竞争美方败阵的可能性,使得这场辩论至少是不完整的。

美国对华竞争是否应有最终状态,还是不得不追求共存状态?这是美国战略学界正在辩论的议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