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大反攻即将进入第4个月,但前线战况却没有如北约与乌军在反攻前所设想的那样,向着有利于乌克兰的方向上。甚至于,随着反攻的持续进行,俄罗斯反倒开始适应起了这场冲突,并将这种适应性转化为前线战斗力,反过来对乌军造成杀伤。
典型例子就是在前些天,俄军首次使用了柳叶刀巡飞弹攻击乌军停放在卡夫巴斯前线机场的一架米格-29。
【柳叶刀巡飞弹攻击乌军米格-29战斗机】
为什么说这个柳叶刀战例是俄军适应俄乌冲突的证明呢?因为俄军虽然已经在前线大规模列装了柳叶刀巡飞弹,并在乌军反攻开始后的三个月里取得了月均超过100次的击毁战果,成为了一线俄军手中最高效的打击武器。
然而由于柳叶刀的射程指标仅有40公里。以至于这些战果大多都是乌军的坦克、火炮、防空导弹以及防空/反炮兵雷达等靠近前线的战术目标。对于更后方的战役级目标,俄军还是只能依赖2S7自行火炮、BM-30火箭炮这些远程炮兵单位或空天军战机的战术轰炸来进行打击。
也正因如此,尽管俄军在火力强度上对乌军拥有压倒性优势。但乌军仍然可以凭借大量隐藏起来的独立野战防空系统与炮兵雷达牵制俄军军机与远程炮兵,进而让己方得以在靠近前线100公里的区域内维持一些前线机场的运作。此次遭到柳叶刀巡飞弹攻击的卡夫巴斯前线机场就是这样一座距离前线仅70公里的前线机场。
【卡夫巴斯与俄军控制区相隔约70公里】
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没错,根据柳叶刀巡飞弹40公里的射程数据,该弹哪怕在理论上也不具备打击70公里外乌军机场的能力。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乌军的米格-29还会挨上一发柳叶刀并被俄军拍下视频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整个打击流程都被“俄军拍下视频”了。这就意味着在这场攻击行动中,俄军不只出动了柳叶刀巡飞弹,还有至少一架海鹰-10无人机用作侦察引导与毁伤评估。
要知道,海鹰-10无人机的技术水平并不高,放在中国也就是高端航模的水平。这使得该型无人机的实际操作距离也并不比柳叶刀的40公里最大射程多多少。
【海鹰-10无人机拍摄的柳叶刀攻击记录】
如果这样一架无人机能够出现在卡夫巴斯前线机场的上空,那么这就意味着俄军很可能已经解决了无人机在远距离上的定位与控制问题。考虑到在此之前,乌军曾在俄军的天竺葵-2巡飞弹的残骸中,首次发现过俄罗斯自产的Kometa-M CRPA卫星导航天线,即使用了俄制“ 彗星 M” 卫星导航芯片模块的多星多频段抗干扰阵列天线。
我们有理由相信,俄军已经将包括Kometa-M在内的一系列新型国产芯片广泛应用在了新交付的无人机与巡飞弹上,大幅提高了这些装备的性能指标,使其可以对至少70公里外的乌军目标进行侦察与打击。
【天竺葵-2巡飞弹残骸里俄制卫星导航天线】
这对于乌克兰来说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一迹象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俄军的新一批次武器装备将有能力对乌军现有的作战体系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还意味着俄军已经完全适应了俄乌冲突,并根据冲突形势针对性的对自身战术战略进行调整。最大限度降低己方损失的同时,反过来对乌军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失。
毕竟,除了像卡夫巴斯前线机场这类不会移动的大型固定目标外,乌军的各类防空预警雷达、前线指挥所以及一直给俄军造成不小麻烦的海马斯火箭炮,也多在距离前线7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
【海马斯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在70公里左右】
一旦俄军真的能够凭借这些经过了国产芯片设备升级过的无人机与巡飞弹,在这个范围内构建起无人机+巡飞弹的侦察打击体系。哪怕这套体系的运作效率并不会太高,它也足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乌军高价值单位在前沿区域的活动频率。
尤其是美军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因为海马斯火箭炮不仅仅是乌军手中最有效率的远程打击武器。且由于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海马斯从未有过任何可以核实的损失记录,使得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前线乌军的士气图腾。
【乌克兰为海马斯制作了许多宣传画】
而这也意味着,一旦俄军通过加强对前线70公里范围内的侦察打击力度,给海马斯造成了可视损失。且不说乌军有可能会因为忌惮损失进一步扩大,而降低甚至中止海马斯在前线的活动。对于乌军士气也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毕竟,随着反攻行动持续近4个月,许多由动员兵临时组成的“突击旅”普遍已经承受了80%以上的损失,但它们所取得的战绩却并没有多少。这直接导致了乌军前线出现了严重的厌战情绪,并连带出现了整建制投降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乌军士气的冲击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前线乌军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如果事态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乌军持续数个月的反攻也将迎来功亏一篑的结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