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发展迅速,接单数量也明显加快,而海军也因此获得坚实的助力。相比之下,韩国却再遭重挫。
这一局面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慢慢来看。
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韩国船企在今年9月的船舶订单量排在世界第二,但仅占全球订单的6%,远低于排在世界第一的中国的82%。
韩国仍然在高附加值的领域,比如液化天然气船制造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全球造船市场和中国造船业的崛起,韩国造船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韩国造船业曾经在全球造船市场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崛起,韩国主要客户的订单减少,加上国际油价等因素,韩国造船业的总订单量不断下降。
此外,韩国造船业在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中国几乎追平了在造船技术上的差距,并在部分技术和造船效率上超过了韩国。
同时,中国在海洋建设和海军发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促进了造船业的迅速增长。而造船业又反过来为海军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形成良性循环。
而最令韩国担心的是,韩国的造船业陷入了恶性循环。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在几年内大幅减少。
而越是人力不足,技术优势就会越加减弱,也就更无法与中国造船业竞争。
当前韩国军方不断扩大其海上军事力量,推出了包括建造大型航母、两栖攻击舰、万吨驱逐舰的超级海军计划。
这些项目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海军实力,一方面更像是为了给造船业“续命”。
从韩国军方给出的超级军舰方案也可以看出,这些军舰看似唬人,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先进的技术,整体上依然是现有技术的堆积,比如“正祖大王”级驱逐舰,虽然并不能显著提高海军战力,但对于造船厂“续命”来说是合适的。
这种方式,可能是借鉴了中国,中国海军的崛起和造船业的崛起,在时间上是有重叠的。不过,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可以为海军提供助力,造船业越发达,军舰的数量和质量也就越高,而韩国海军在技术上却几乎是原地踏步。
而且谁都清楚,韩国的国力和影响力是无法撑起这样一支超级舰队的,但是除了自家的订单之外,韩国造船业似乎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来维持如此大规模的制造业了。
不过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只能短暂维持这些制造业,自家军队的内部消化程度也是有限的,对于国家财政形成的压力也很大。
真正要想要盘活整个行业,需要的是国际市场,就算是中国也是如此。但显然,国际市场选择的是中国而不是韩国。
事实上,不仅是造船业,在其它制造业上也是如此。现在我们提到韩国,更多的都是娱乐产业,很少和制造业联系在一起。但曾几何时,韩国以及日本,都是“亚洲制造”的核心国家,日本注重于电子产品,而韩国则是重工业闻名,所谓的“汉江奇迹”也是建立在重工业制造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现在,“亚洲制造”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并且有了新的名字“中国制造”。
虽然韩国不甘心,但这确实也是市场规律的选择。中国的资源、环境、市场、效率都远远高于韩国,这不是价值观的问题,也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国家体量、制造业规模的问题。
在制造业上,中国作为大国的先天基础就是比韩国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迅速融入国际市场,先天优势被进一步放大,韩国被超越被取代只是迟早的问题。
制造大国是韩国无法承担的头衔,韩国的出路只有两个,要么像德国那样,成为亚洲的领袖,领导分配亚洲的制造业;要么就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到高端技术产业,像荷兰那样手握光刻机制造的钥匙。
但成为亚洲领袖显然不可能,而其所谓的高端技术产业,事实上也是被欧美卡了脖子,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尽管有优势,但是无法突破西方限制,产业规模被遏制。
可以说,现在的韩国制造业已经是进退两难了。尹锡悦的“世界枢纽”计划,至少在经济领域是很难实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