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B-21隐身轰炸机在今年9月被拉出厂房,在场外进行了首次发动机地面测试之后,该机型的测试进度明显进入到了加速期。短短1个多月,就又有B-21的照片被外界所披露。
而且与此前诺斯罗普格鲁曼为刻意隐藏B-21尾部结构,只选择了拍摄B-21正面角度照片不同的是。此次披露的照片是难得一见的B-21背面照,而这也让外界得以从这张照片中看到其更多有别于B-2轰炸机的细微差别。
【B-21轰炸机(上)与B-2轰炸机背部对比(下)】
就比如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B-21相比于B-2,其发动机舱的起伏程度明显更低。虽然美国方面不太可能在现在公开其内部设计结构,但这足以证明诺斯罗普格鲁曼的设计人员们正在有意降低B-21机体上的外部起伏,使其形成更具有美感的流线型。
这种设计可不是单纯地为了让B-21好看,该机采用这种设计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机体对预警机雷达的发射面积。因为尽管B-2轰炸机的雷达发射面积已经很低了,足以压缩绝大多数雷达的探测距离。但在面对预警机时,B-2仍然需要小心翼翼。
毕竟B-2是飞在天上的,与地面雷达存在数百上千米的高度差。这导致雷达发出的绝大多数信号都会照射到B-2的机腹与机体侧面位置,只要能够做好这些位置的隐身处理,降低其回波,地面雷达就很难发现活动中的B-2轰炸机。
【B-2轰炸机的机腹】
这也是为什么B-2轰炸机的发动机进气口与喷口会位于机体上部的原因,因为这种设计能够让这部分不好进行隐身处理的发动机结构被机体下部结构所遮蔽,极大地降低B-2因尾部喷口暴露而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
然而这种设计虽然可以有效对抗地面雷达,但那是建立在机体自身与地面存在高度差这一前提上的。一旦对方拥有预警机,且预警机的飞行高度明显高于B-2轰炸机的飞行高度的话。那么预警机下射的雷达信号会直接打在进气道或是尾喷口上,而发动机舱在机体上形成的背部凸起也会反射更多的雷达波。
【B-2的发动机舱存在明显的凸起】
在这种情况下,B-2轰炸机的隐身性能会大幅降低,从而增加暴露的风险。而对于这种除了隐身性能就没有别得能拿得出手“刺客型”轰炸机来说,暴露与被击毁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
这时可能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美国没有在B-2轰炸机上就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在B-2轰炸机研制服役的冷战末期到21世纪10年代这近30年的时间里,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都很难拉出一支可以常态化执勤的预警机部队。哪怕是强如的苏联也做不到,更不用说是彼时的解放军了。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解放军的预警机机队虽然在规模上仍与美国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在预警机雷达性能上,除了美国海军最新的E-2D外,美国空军的E-3早已落后我们至少一代。这极大地改变了B-2所需要面对的战场环境,而为了适应解放军这一飞速成长的战略对手,B-21会选择在隐身设计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解放军的空警-500预警机机队】
值得一提的是,更低的发动机舱凸起除了有效提升B-21在面对预警机时的隐身性能外,还可能意味着B-21的进气道结构也进行了有别于B-2的改动。
因为发动机舱的凸起结构并不只有发动机,还包括发动机进气道。而像B-2这种进气道上置的设计本身就会在攻角飞行状态下影响进气效率,进而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贸然降低凸起,往往会导致其进气道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低空时或许还能维持正常运作,但到了含氧量较低的高空时,发动机的推力将会明显降低,进而影响机体自身的各项飞行性能。
【B-2轰炸机的进气道特写】
因此,B-21的进气道结构很可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设计,解决了B-2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这意味着尽管B-21在载弹量与航程上要略逊于B-2,但在最大飞行高度、巡航速度等飞行性能上,B-2大概率是不如B-21的。
不过,虽然B-21在整体设计上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水平,但对于解放军来说,B-21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对手。
毕竟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雷达的精度正越来越高、探测距离也越来越长。加上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对隐身战斗机更高的搜索效率,一系列因素使得雷达的普及度与作战效率相较于20-30年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那些曾经可以任由B-2轰炸机飞行的空域,对于现如今B-2而言无异于危险地带。
【国产YLC-8B机动式UHF反隐身防空警戒雷达】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10年里,战场环境会进一步向着不利于纯隐身轰炸机活动的方向上发展,而新一代轰炸机想要适应这种战场环境,往往需要更多的辅助手段来提高战场生存性。
这无论是对于已经生产出样机B-21来说,还是对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轰-20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而最终能够胜出的,或许并不是隐身性能最好的那一个,而是升级潜力更强的那一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