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中国航天技术和美国差距最大是哪一点和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日本相比真的很强吗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航天技术和美国差距最大是哪一点和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日本相比真的很强吗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航天技术和美国差距最大是哪一点

差距最大的是发动机

一个的航天能力以发射能力为基础,即其商用火箭的运载能力。以发射高轨道卫星为例,美国在此领域能力最强的火箭是德尔塔4Heavy,其发射质量为773吨,GTO轨道运力为13吨。欧洲阿丽亚娜5ECA火箭的发射质量为777吨,GTO轨道运力为10吨。俄罗斯质子M火箭的发射质量为713吨,GTO轨道运力为7.5吨。日本的H2B火箭的发射质量为531吨,GTO轨道运力为8吨。而在此发射领域,我国运力最强的火箭为长征3BE,但其发射质量为459吨,而GTO轨道运力仅为5.5吨。可见,在发射能力方面,我国目前不仅比不上欧美俄,与日本也有较大的差距。更不要说,美国早在1960年代就已发射了起飞质量达到3000吨,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土星5号运载长征火箭。

即便是长征7和5,也比美国落后较大

返回目录

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日本相比真的很强吗?

我国LEO(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长征三号乙(图中没有标出它的运力)为12吨,而日本运载能力最强的H-2B的运载能力为23吨,这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实,日本的航天技术一向是可圈可点的,在运载火箭领域,日本第一个实用化了部分膨胀循环发动机(LE-5A/B),虽然并没有能够被广泛采用,但这也是一种除美苏欧火箭发动机工作机制(完全膨胀循环)以外的新工作机制。不同于很多网友的想象,日本的火箭技术的发展图谱非常明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仿制到部分自制,再到完全自制的过程,尤其是自八十年代开始到今天,基本上排除了美国人的影响。具体的说,是指从N系列火箭水平一般的仿制,再到H-1火箭实现部分自制(一级和三级是德尔塔的技术,许可证生产),再到完全自制的,拥有相当高运载系数的H-2火箭,整个过程与其他后进的航天大国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日本的其他航天技术也是别有特色,比如著名的隼鸟小行星登陆探测任务,再比如深空的VLBI探测网及实验卫星。我国的航天投入一直以来并不高,长期以来比美俄欧日要少许多,直到最近才实现对后三者在经费上的超越。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要在921工程启动以后,1992-2012这二十年间完成载人航天、建设空间站、建立国产导航(北斗)、遥感(遥感)、数据中继(天链)、通信与广播(东方红)、深空探测(金星探测、2017年月球取样返回、2018年火星车着陆巡视探测)、天文观测(空间太阳望远镜)等一系列任务,就需要对经费进行合理的运用。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