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相信很多人对灵枢经原文及翻译和灵枢·本藏·《黄帝内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灵枢经原文及翻译和灵枢·本藏·《黄帝内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目录一览

灵枢经原文及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墓,何立而为循,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日以母为基,以父为檐[1]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日何者为神?岐伯日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日人之寿天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日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日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日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提要】本段主要阐述了寿天的根本因素决定于五脏的坚与不坚,而在五脏中,尤其强调先天之本肾气的作用。

【注释】[1]楣音吮,栏杆,文中指阳气在外为卫外。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在人体生命开始的时候,以什么作为基础,又以什么作为保障,丧失了什么便会死亡,保持了什么才能生存呢?岐伯回答说人体生命的开始,以母亲的阴血作为基础,以父亲的阳精作为保障,两者结合而产生神才有生命活动。丧失了神气人就会死亡。保持了神气人才能生存。

黄帝问什么是神气呢?岐伯答道在母体中,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达到气血调和、营卫通畅,五脏成形时,便产生了神气。神气产生后,藏于心中,魂魄也由此生成,这才构成一个健全的人。

黄帝说人的寿命有长短的差别,有的人长寿,有的短命,有的人患病时间很短就突然死亡了,有的患病时间很久而能迁延时日,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道五脏强健而功能正常,血脉调和匀畅,肌肉间隙通利,皮肤致密,营气和卫气的运行正常,呼吸调畅,气按一定规律流行,六腑正常传化饮食物,并将所化生的津液布散全身,身体各部的功能活动都正常进行,就能够长寿。黄帝说如何知道人活到百岁才会死亡呢?岐伯说长寿的人,鼻道深邃而长,面部的颊侧和下颌等部位的骨高肉厚而且端正,营气和卫气的运行调和通畅,颜面上部的额角、中部的鼻和下部的下颌都隆起,骨骼高大、肌肉丰满。有这些征象的人,活到一百岁才会死亡。

【原文】黄帝日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日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1],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提要】本段阐述了人体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

【注释】[1]灭《黄帝内经太素》与《甲乙经》均为"减"。

【白话解】黄帝说气在人一生中的盛衰情况,以及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表现,能讲给我听一听吗?岐伯道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畅通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二十岁时,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趋于发达,所以行动敏捷,走路很快。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完善,肌肉发达而坚实,血脉充盈旺盛,步履稳健而喜欢从容不迫地行走。四十岁的时候,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发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阶段而逐渐衰退,腠理开始粗疏,颜面的色泽逐渐消退,发鬓开始斑白,因为精气已发展到最高阶段而开始衰减的缘故,所以愿意坐着而不想活动。7到五十岁的时候,肝气开始衰减,肝叶开始瘦薄,胆汁开始减少,两眼开始昏花。到六十岁时,心气开始衰减,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以致经常出现忧愁悲伤的情志改变,又因为血气不足而运行缓慢,所以只想躺卧。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而不润泽。到了八十岁,肺气衰减,不能涵养魄而魄离散,所以言语容易发生错误。九十岁,肾气枯竭,其余四脏的经脉气血也都空虚了。到了一百岁,五脏及其经脉都空虚了,所藏的神气消散了,只有形体躯壳存在,也就死亡了。

【原文】黄帝日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日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提要】说明人不能终寿的因素是因为五脏不坚。

【白话解】黄帝问有的人没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岐伯答道这种人的五脏都不坚固而功能失常,鼻道不深,鼻孔向外张开,呼吸急促。另外面部的颊侧和下颌塌陷,脉体薄弱而脉中血少,肌肉不坚实,又屡次被风寒等外邪侵袭,使血气更虚,血脉不通畅。总之,人体正气虚弱,邪气就容易侵人人体而又进一步伤害正气,所以没有活到一百岁就死亡了。

返回目录

灵枢·本藏·《黄帝内经》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灵枢·本藏《黄帝内经》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注释〕奉:养也。周:周全、维护之意。营:营运。阴阳:指三阴三阳经脉。温:温养。分肉:肌肉有分理,故又称分肉。肥:肥沃,引申为滋润。腠理: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司:掌管。开合:指腠理汗孔的开合功能。志意:指人体的自控调节功能,属于神气。御:统管、驾驭。魂魄:精神意识的一部分,中医认为“肝藏魂”,“肺藏魄”。营:营运。复:往复。阴阳:指内外。解利:通利。专直:专心致志。化谷:消化谷物。常平:即正常人。

(王庆其)

〔鉴赏〕本篇节选自《灵枢》。阐述了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此四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们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经脉是血气运行之道,通过经脉将血气敷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濡润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卫气行于阳,具有温煦肌肉、充善皮肤、滋润腠理、主司开合的作用,所以卫气可以抵御外邪的侵入。志意在此概括了神气的作用。神气不仅可调节、控制精神魂魄的活动,还能调节机体对外界寒热变化的适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蕴含了《内经》作者对健康的深刻理解。

原文中“人之常平”,即指健康无病之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本篇提出了一个“和”字,即“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其中“血和”、“卫气和”,可概括为血气运行和畅;“志意和”,可以理解为精神活动正常;“寒温和”,意指人能适应外界寒温环境。从中可以领悟《内经》关于健康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人体机能活动正常,以血气运行和畅为标志,具体表现在“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二是人的精神活动正常,即“志意和”,具体表现在“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三是人体能适应外界的环境,即“寒温和”,具体表现在“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体得安”。此三条内容,联系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提出的关于健康的定义,即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其与《内经》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一个“和”字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内经》的作者告诉我们:健康的本质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身的和谐,气与血的和谐。和则健,不和则病。养生就是维护它们的和谐。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