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美国CHIPS法案有可能掏空亚洲半导体产业。尽管美国在亚洲的贸易伙伴对经济安全和抗风险能力有着类似的担忧,但他们不知道华盛顿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凭借雄厚的政府财力、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美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目标工业领域占据全球投资的重要份额。美国转向保护主义,并希望将贸易转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让人十分担心。除非满足美国对共同标准和供应链配置的要求,否则美国市场将对亚洲出口产品关闭。
美国国会于2022年通过的《CHIPS和科学法案》表明了华盛顿的"重塑"意图及其对贸易伙伴的影响。该法案旨在通过提供一系列补贴、税收抵免和国内含量规则,促进在本土研发和制造,从而"带回"目前集中在亚洲的国内半导体制造业。两党对该法案的支持,来自于半导体在民用和军用技术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对半导体制造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所造成的地缘政治脆弱性的担忧。
《CHIPS法案》补贴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本土投资,承诺在25%的投资税收减免之外,再提供390亿美元的制造业奖励。这些激励措施似乎已经吸引了主要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及其供应商到美国投资。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从《CHIPS法案》于2020年出台到2023年6月,美国在研发、知识产权、芯片设计、半导体制造以及制造设备、供应和材料等领域宣布了67个新项目和现有设施的扩建项目。与这些新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中的份额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9%降至2020年的12%。
要评估有多少项目由于《CHIPS法案》的补贴而被吸引到美国,会很困难。这些资金尚未分配,其中一些投资可能已经完成。但是,美国对先进芯片以及生产芯片所需的设备和供应品的出口管制,无疑影响了行业内的决策,因为这些管制限制了可运往中国生产的材料。
《CHIPS法案》明确将全球半导体公司的投资拉向美国,这不禁让人担心美国的产业补贴会掏空其他地区的科技产业。东亚和东南亚,是16个半导体出口国或地区中的10个和前六大供应商的所在地,占2021年全球出口的84%。
美国的补贴显然是对这种地区集中的回应,但是,美国扩大产能肯定会影响这些出口商现在服务的市场。一方面,美国的芯片相关活动可能会减少美国从一些亚洲供应商那里的芯片进口。但它们也可能扩大材料、设备以及测试和包装等劳动密集型活动的贸易。
亚洲半导体相关出口商的产业和市场未来如何发展,还取决于其他国家的行动。作为对《CHIPS法案》的回应,欧盟、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已启动或扩大了各自的补贴计划。
2022年,欧盟推出《欧洲芯片法案》,放宽政府对半导体工厂的资助规定。2023年8月,台积电宣布,计划在德国建造一座价值11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厂,据说这笔交易包括高达55亿美元的政府补贴。英国也宣布了一项为期20年的国内半导体产业战略,承认其无力与美国和欧盟的巨额补贴竞争,并将重点放在其已有竞争力的领域。
对该行业的这种高度干预,引发了半导体供应过剩和世界价格下降的担忧,即使新的参与者的生产成本预计,也会超过更成熟地区的生产成本。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就会倾向于以进口关税来保护受补贴的制造商,或以国内含量要求为条件提供客户补贴。
美国在2022年8月通过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就明显采取了这种限制措施,该法案为在美国组装的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补贴。如果补贴竞赛阻碍了半导体出口市场,降低了世界价格,那么对亚洲供应商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亚洲供应商的另一个担忧可能来自于美国要求减少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参与。迄今为止,华盛顿还没有直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CHIPS法案》的投资税收抵免,以受援国不对中国的生产设施进行大量新投资为条件。这表明美国有意减少与中国工业的联系。
这种雄心的影响尚不明确。硅的生产国为数不多,但迄今为止最大的供应国是中国。寻找替代来源的压力肯定会成为整个行业的问题。即使美国完全将中国从服务于国内芯片制造商的供应链中剔除,它仍将依赖从外国合作伙伴那里进口传统芯片。
在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新成立的供应链理事会的部分推动下,亚洲出口商通过不断磋商,或许能缓和新出现的半导体补贴竞赛所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并为他们参与不断扩大的美国产业开辟空间。根据设想,该理事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其任务是探索各种方案,使共同感兴趣的行业和商品的集中供应来源多样化。成员国可以努力避免重复,保持成员国之间的开放贸易,并逐步改变关键材料的来源。
《东亚论坛》2023年11月26日彼得森研究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Mary E Lovely

批判:美国CHIPS法案有可能掏空亚洲半导体产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