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20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2月18日发表题为《本田和日产结盟无法解决它们面临的问题》的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本田公司12月18日打出怀旧牌,宣布大约25年前停产的一个品牌将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车型重新推出,该车型将配备一个模拟换挡和发动机噪音的系统。然而,这个消息很快被更多将对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未来产生更大影响的消息淹没。本田公司正考虑与陷入困境的国内竞争对手日产公司合并,以成为以销量计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和大众汽车。然而,团结在一起并不能解决一对沉浸在过去的车企的问题。
两家公司都在努力应对汽车行业的动荡。要在中国国内市场赶上中国竞争对手的脚步,进而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竞争,需要推出电动汽车,并对软件进行大量投资,同时还要继续销售为这种转变提供资金支持的汽油车。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扬言再次入主白宫后要加征关税,其他国家则可能采取报复措施,这些都增加了不确定性。本田和日产得出的结论似乎是,两家企业合作开发电动汽车(它们3月披露了此事)还不够。
日产尤其脆弱。在截至9月的半年里,该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降约90%。它在北美——该公司最重要的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萎缩,在中国的销量也在下滑。尽管该公司11月宣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但投资者仍然不相信它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战略。这两种车型越来越受购车者欢迎。
一个由本田、日产甚至还有三菱组成的扩容后的集团可能会在技术上投入更多资金,以赶上竞争对手。三菱是一家日产持有控股权的更小的汽车制造商。可能合并的消息令日产和三菱的股东们,以及持有日产36%股份的法国雷诺大为欢喜。雷诺可能会将其持有的部分日产股份出售给本田,或者把这些股份转换成一个处境没有那么糟糕的车企的股份。本田的投资者则似乎很警觉,该公司的股票在这则消息传出后下跌。
达成协议无疑意味着,要通过关闭工厂和裁员来节省成本,即使是在重组会招致反对的日本也不例外。日本负责监督汽车行业的部门称,这些报道是“积极的进展”。这很可能是因为另一种选择——外资收购——对日本政府来说更加难以接受。
作为合同制造商的富士康公司希望在汽车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就像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一样。有传言说,富士康曾与日产就收购事宜进行谈判,收购日产将使富士康能够获得设计和生产底盘和悬挂系统等硬件的技术。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也曾有意购买日产在美国的生产设施,这将帮助它们规避美国对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富士康与日产接洽可能加速了本田与日产之间的谈判。
不过,达成协议能确保相关企业的未来吗?共享资源会有所帮助。然而,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不是规模而是速度。这些企业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新车型,这是外国公司所需时间的一半。软件一眨眼就更新了。目前还没有日本、美国或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能想出赶上中国汽车制造商创新速度的办法。而把两个笨拙的日本巨头聚集在一起——它们最好的年华可能已经属于过去——不大可能是答案。(编译/刘晓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