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国际民用造船展览会正在俄罗斯关键港口城市圣彼得堡召开,在此次展会期间,中俄两国船舶制造业人士也进行了新一轮的沟通。

而从俄方人士的表态来看,自今年3月,中俄确定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来,两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合作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俄罗斯认清差距和现实,已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俄方从未如此主动

【第17届国际民用造船展览会暨会议“涅瓦-2023”正在圣彼得堡举行】

比如隶属于俄政府交通运输部门的船舶技术监督机构—— 俄罗斯船级社(RS)就表示,该机构的中国分部,目前已经在中国所有省份开展了活动,其核心业务,就是促进两国船企的合作。而在这个问题上,以前的俄方从未如此主动过。

从部分俄船舶业人士的表态来看,中俄船舶业目前最关键的合作领域,是船舶零部件的供应。中国企业现在不光向俄造船厂提供成品的船舶设备,还在供应俄制设备的零部件,并且开启了俄罗斯本土的生产。

在所有的零部件供应之中,以发动机为主的船舶动力零部件供应,将是双方未来合作的主要发力方向,中国企业将替代西方企业,成为俄船企的主要动力系统零部件供应方。

俄罗斯认清差距和现实,已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俄方从未如此主动

【中国在船用动力领域的综合实力正在稳步提升】

俄船舶制造业人士现在如此看重与中国的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到了中俄两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现实差距。

具体来说,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造船业就遭受了一定的冲击,此后多年一直是举步维艰,勉强维持。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许多俄罗斯船企被列入了制裁名单,部分零部件供应受到了限制,更是阻碍了俄造船工业的重新崛起。虽然在当前阶段,俄方仍旧在核动力破冰船等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俄造船业的综合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中、日、韩等造船业大国。

举例来说,俄罗斯最大船舶企业——联合造船公司(USC)在2020年交付了17艘船舶,2021年交付了16艘。同样是在2021年,中国最大船舶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总计交付了206艘各类船舶。可以说,中俄造船工业之间的整体体量差距,已经十分明显。

俄罗斯认清差距和现实,已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俄方从未如此主动

【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总和实力不断提升】

这种差距的背后,带出的是两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不同前景。在手握大量订单,且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船舶的情况下,中国在技术工人培养、船舶子系统研制等领域,都能够有足够的投入,进而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强化自身的整体船舶工业实力。

反观俄罗斯方面,却陷入了一个造船量有限,各船企艰难求生,没有足够资金投入技术升级,技术实力不足又导致拿不到更多订单的死循环之中。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俄方在零部件供应上的困局。俄罗斯政府其实早就开始规划,实现船舶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但多年的尝试都效果不佳。

俄罗斯认清差距和现实,已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俄方从未如此主动

【俄罗斯方面的造船能力,已经与中国等国家拉开了差距】

在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发起全面制裁后,仍旧依靠国际市场零部件供应的俄罗斯船企,自然也受到了新的影响。USC在2022年一共只交付了4艘船舶,基本处于半停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船舶工业实力位居全球前列的中国帮助,就成为了俄船舶工业的一个极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当前阶段,中俄船舶工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船舶制造领域,但在未来,双方的合作大概率会扩展到军用领域。

毕竟,受到本国造船业困境的影响,俄罗斯海军的整体实力提升也一直较为缓慢,在俄乌冲突之中还损失了“莫斯科”号等主力舰,俄军现在急需一批新锐军舰,提升自身的海军实力,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局势。

俄罗斯认清差距和现实,已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俄方从未如此主动

【俄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仍以苏联时代的老旧战舰和部分新锐护卫舰为主】

而在俄罗斯与北约势如水火,与日韩等美国盟友的关系也越发紧张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能够在军用船舶制造领域,给予俄罗斯一定帮助的,其实只剩下已经明确,要与俄方在军事技术领域深化合作的中国。

俄罗斯海军方面也确实表现出了与中国进行相关合作的意愿。今年夏天时,俄海军司令叶夫梅诺夫就在访问中国期间,参观了解放军最新锐的055型驱逐舰,并特意前往了中国的海军造船厂,了解中国军舰的性能,并考察中国的军舰制造能力。

俄罗斯认清差距和现实,已向中国发出求援信号,俄方从未如此主动

【今年7月,俄海军司令叶夫梅诺夫访问中国,特意参观了中国的造船厂】

中国虽然没有明说,但在“军队-2023”等俄方组织的军事交流活动之中,中国军工企业也拿出了071登陆舰等军用舰船的模型,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

但考虑到俄军工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中俄海军作战体系不同等因素,俄罗斯军方选择直接从中国购入军舰的可能性并不是非常高。中俄在海军舰船领域的合作,大概率会采取中国出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帮助俄罗斯本国造船厂,完成军舰建造的模式。

而当前阶段,以民用领域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两国船舶工业的合作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日后,双方在军用船舶制造上的合作,打下基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