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去年11月,华盛顿动物园“美香”一家三口启程返乡,旅美大熊猫自此全部回国。“中国大熊猫何时再次赴美”,成为美国民众和各大美媒关注焦点。这一现象令一些美学者和媒体忧心忡忡。
“与中国相比,美国全球‘软实力’战略正在老化。”1月13日,美国《国会山报》发布专栏文章,以大熊猫为由,渲染中国通过所谓“熊猫外交”、对外援助、全球媒体布局等计划对美国构成的“软实力威胁”。
文章指出,相比年长者,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政治、技术和文化持积极看法,即使在日本也是如此。而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凭借好莱坞、流行音乐和快餐获得“软实力”优势的时代早已结束。
去年11月9日,旅美大熊猫“美香”一家顺利抵达成都机场。图自视觉中国
当前,中美地缘关系紧张局势持续。在美国政客渲染炒作下,涉台、关键技术出口管制、对俄关系等议题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阻碍。但尽管如此,在“大熊猫有可能回归”的消息传出后,大熊猫便迅速登上包括《纽约时报》、NPR、福克斯新闻、《华尔街日报》等主流美媒的头版头条。
“这就是文化符号(cultural symbols)的力量,”专栏文章作者、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霍赫伯格(Fred P. Hochberg)如此写道。
中美双方1996年开始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美国是最早和中国开展合作的国家之一,也是和中国开展大熊猫合作单位最多的国家,先后一共有4家动物园参与,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为濒危物种的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8个国家、20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去年,共有17只到龄到期大熊猫先后从日本、美国、法国、荷兰、马来西亚、英国、德国等国家返回。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国际交流中,大熊猫深受外国游客的喜爱,可以说是友谊的使者和桥梁。对于所谓的“熊猫外交”,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表示,中国同很多国家开展大熊猫的保护合作研究,目的是提高濒危物种的保护水平,促进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然而,《国会山报》在文章中将“熊猫外交”视作中国在国际“软实力”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文章还提及了中国开展孔子学院、全球媒体布局等文化交流计划,同时表示,通过对外援助和“一带一路”倡议,南半球的社会经济与中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凭借好莱坞、流行音乐和快餐获得软实力优势的时代早已结束。”文章称,美国政府应该在未来的全球文化外交战略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因为中美正在全球南方展开“认知战争”,而美国当前大部分文化战略为冷战时期的遗留产物。当前,局势对于美国来说不容乐观。
文章举例说,不同于欧洲,在主要位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中等收入国家中,民众对于中美两国都持积极看法;相较于年长者,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政治、技术和文化持积极看法,即使在日本也是如此。数据还显示,在非洲国家,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文化高于平均水平,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
最后,文章呼吁美国政府加强文化外交努力,就什么是“美国文化”达成共识,并找到一种方法来协调美国在舞台、博物馆和电影院等传统高雅文化场所之外的影响力。
其实,在美国内部,对于美国将输掉影响力争夺战的担忧已经由来已久。
美国《新闻周刊》2022年10月曾援引英国剑桥大学民调结果称,在赢得发展中国家民众青睐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中,中国首次击败美国。当时的民调显示,发展中国家已经对世界中所谓“自由民主国家”失去信心,有62%的民众支持中国,61%的民众支持美国。
去年3月,CGTN智库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全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35个国家3776名受访者中,有74.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治权力更倾向于为少数富人服务,而非广大民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