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山寨版”,俄罗斯情何以堪

在歼11B战斗机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波折。

从一开始的技术合作与授权生产到后来中国自主地改进与生产,这一过程引发了俄罗斯的极大不满。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明确:从俄罗斯的视角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次合作关系的改变,更是一种知识产权的侵犯。

在2000年代初,当中国首次引进苏27SK战斗机并获得生产许可时,俄方完全没想到中国会在短短几年内成功地对原型机进行大量改进,甚至以歼11B的名义开始大规模生产。

这一行动违背了中俄之间原有的合作协议,即仅限于生产苏27SK并支付相应的许可费。

当俄罗斯国防部长访问中国时,他明确表示,未经俄方同意,中国无权仿制或生产其武器。俄方对中国所做的改动感到失望和愤怒。

暴怒到理解,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态度变化

俄苏-27

那么,这对中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这一事件在俄罗斯国内媒体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塔斯社和商人日报等媒体更是纷纷指责中国有意通过歼11B来垄断国际战斗机市场。

2010年代早期,俄罗斯出口的苏30战斗机一度成为多个国家的首选,但随着歼11B的出现,许多潜在买家开始转向中国。

这不仅影响了俄罗斯的军火销售,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国际武器市场的地位。

其次,这也导致俄罗斯在与中国的后续军事合作中变得更加谨慎。对于后来的苏35战斗机出口问题,俄方明确要求不得进行非授权的复制或改进,同时也加强了技术转让时的保密措施。

在歼11B战斗机项目上,中国的自主改进与生产行为不仅让俄罗斯觉得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侵犯,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军事和经贸领域的合作关系。

虽然这并没有导致中俄关系的全面破裂,但确确实实的给双方的互信与合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挑战。

面对现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逐渐认识到,尽管中国在仿制苏-27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自主研发和改良,但其并不能完全替代俄罗斯制造的武器和零部件。

暴怒到理解,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态度变化

中国歼-11B

J-11B的发动机依然大量依赖俄制的AL-31F系列。尽管中国研发了自家的WS-10发动机,但在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尚未能完全匹敌俄罗斯的先进技术。

此外,即使在雷达和航电系统方面,中国虽有所进步,但在高端产品上仍然面临着与俄罗斯及其他西方国家技术的差距。

在电子战和航空电子设备方面,尽管中国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复杂和多样的作战环境下,依然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这样的依赖并不是单方面的。

俄罗斯也清楚地认识到,尽管中国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依赖,俄罗斯依然在武器出口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比如,即使中国已经开始出口自家的JF-17战斗机,但由于发动机和一些先进航电设备的限制,这些战机往往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俄制的苏-30或苏-35战斗机竞争。

所以,俄罗斯逐渐明白,即使中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仿制和自主研发,这并不意味着中方能完全摆脱对俄制武器和技术的依赖。

相反,这种局限性反而成了俄方在双边关系中的一张牌,这种依赖关系为也俄罗斯提供了持续赚取外汇和维护其工业基础的机会,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还能保持其在国际军火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暴怒到理解,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态度变化

2017年-2021年全球大出口武器出口国占全球份额

逐步接受

在这个阶段,俄罗斯军事工业界开始转变态度,更加注重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非纠结于知识产权问题。

尤其在考虑到中国是俄式武器改良和新型配套武器的主要输出国后,俄罗斯更加有意愿作出妥协。

并且,俄罗斯看到了在与中国合作中进一步扩展其影响力的机会,尤其是在民用航空市场。

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和民用航空需求的迅速上升,俄罗斯开始积极调整其对华推销政策。

俄罗斯不仅推出了定制版本的Su-35战斗机以适应中国特定的需求,还在考虑与中国合作生产新一代的宽体客机,以便争取在中国快速增长的民用航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俄罗斯已经从最初的强烈反感转变为更为务实和前瞻性的态度,俄罗斯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中国的J-11B战斗机制造感到担忧或生气。

因为他们开始意识到,即使中国自主生产某些武器,这并不会威胁到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或与其他国家的武器交易。相反,这种发展实际上为两国在未来打开了更多合作的大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