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印度连续三年以发展中国家中很高的GDP增速受到全球关注,莫迪政府也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印度进行“产业转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印度的模式认为是在效仿中国的崛起路线——利用人口优势,和国际全球化便利性将一个中高水平的工农业混合国家跨阶段地迈入工业化国家行业,这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提升。但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去年强调,他们不能一味地依赖“中国模式”,而是要实现具有印度特色的崛起道路。
5日,美媒《华尔街日报》刊文分析了印度最大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现状,并认为印度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入了困境,未来经济增速会不可避免地放缓。报道援引数据表示,印度政府利用政策大量刺激农村居民去城市务工,填补制造业的缺口,这导致从2005年农村人口一直都在流失。但到了2019年印度农村人口出现了“反补”趋势,四年时间里高达6000万人重回农村就业,而且回流增速还一年比一年更高。
报道提及,太多人返回印度农村已经给一些地区带来了用工荒,例如印度北部靠近首都的哈里亚纳邦、印度中部城市印多尔等地的工人都缩减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这里的工厂现在都招不到人了。《华尔街日报》指出,如果还没有办法解决劳动力回流,那么印度由此或面临着错失庞大劳动力红利的风险,那么“世界可能无法指望印度像中国那样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这对他们来说是灾难性的结果之一,当然印度政府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美媒援引印度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农村人口回流最大的原因在于印度城市和乡村发展拉不开差距——大多数印度人在城市赚的钱比农村只多了一小部分,因为他们的人均GDP相对不高,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回到更容易居住的农村地区,利用对农业的补助政策来赚钱了。记者采访较贫穷邦的小型工厂工作的工人,他们的月薪在1万印度卢比(大约853人民币)左右,而农村地区基本与这一数字相当,证实了确实很多人是因为赚不到更多钱而选择回去。报道认为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收入差距可以达到5倍甚至10倍,是刺激劳动力迁徙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还有,《华尔街日报》认为和中国有差别的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印度却似乎过早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莫迪也在尝试换一种新模式,例如大力引进发展利润和价值更高的半导体、精密化工企业,来提升印度工业发展的价值以吸引更多劳动力。对此有评论称:“印度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们的经济对外开放了,但又没有完全开放;以至于很多外企进来之前要经历盘剥式的罚款、税务指控和打压。在经济活力发展很差的前提下,印度本民族工业也带来不了多少利润,又靠什么来吸引劳动人口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