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用户,大家好,相信很多人对蜀鄙之僧原文译文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蜀鄙之僧原文译文_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本文目录一览

蜀鄙二僧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注释:

1.恃:凭借。

2.越:到。明年:第二年。

3.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4.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5.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6.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7.限:限制。

8.之:去,往,到。

9.自:从。

10.至:到,达到。

11.惭:惭愧

12.欲:想

13.往:去

14.语:告诉、说

15.于:对

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

18.犹:还、尚且

19.明:第二

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21.顾:难道、反而

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足够

24.鄙:边境

25.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26.瓶:水瓶。

返回目录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什么意思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意思是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这句话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扩展资料:

《为学一首示子侄》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为学一首示子侄

返回目录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在文章结尾处点击“顶一下”以表示您的支持。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踩一下”,以便我们改进该篇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