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韩国媒体《国民日报》发表文章称,10年前,中国企业通过低价攻势占领了太阳能设备市场。在太阳能板需求开始飙升的时候,美国和欧洲等西方竞争国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西方各国现在就绿色氢能问题下定决心,要防止类似情况重演。

韩媒:氢能行业,中国的“统治”会重演吗?

在全世界加速脱碳的情况下,环保技术竞争的下一阶段是以被称为电解槽的设备为中心进行的。电解槽是从水中分离氢气的设备,如果提供用太阳能等生产的清洁电力,则完全不会排放全球变暖气体。钢铁和水泥、海运等行业也可能挑战脱碳。

全球企业正加快电解槽生产和绿色氢气工厂建设。它曾经是一个试点项目,但现在已经跃升为一个产业规模。

彭博新能源财经 (BNEF) 最近估计,到2030年,当前的产量需要增加91倍才能满足全球对电解槽的需求。但许多西方清洁技术公司感到不安,因为生产电解槽的竞争迅速加剧是十年前的“似曾相识”。据BNEF称,目前全球超过40%的电解槽在中国生产。

中国生产的电解槽效率低于美国和欧洲商品。但价格竞争力明显。约为西方电解槽价格的1/4。中国电解槽生产企业虽然到目前为止还在忙于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但海外销售比重正在不断增加。

韩媒:氢能行业,中国的“统治”会重演吗?

BNEF氢气分析师表示:“西方很多国家都决心不再经历太阳能板噩梦。美国政府已经做好准备,为支持本国的氢气相关企业提供充足的补贴。”

欧洲也有提高氢产业比重的迫切理由。因为俄乌冲突,欧洲彻底认识到了自己能生产的燃料的价值有多大。当然是在培养对氢产业的野心。不过,一些氢能专家指出,欧盟只是心急,并未着手实施,与中国和美国相比,欧盟处于不利地位。

欧盟制定了从2030年开始年均生产1000万吨绿色氢的目标。然而,尚未就如何生产的氢气被视为“绿色”做出最终决定。正因如此,欧洲企业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满足电解槽需求的大型制氢项目。

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氢能行业协会Hydrogen Europe的秘书长约尔戈恰奇·马尔卡基斯批评说:“我担心欧洲正在将其在电解槽业务中的市场份额输给其他大陆。”

而很多专家则一致认为,中国电解槽效率将会提高,目前美国和欧洲拥有的技术优势迟早会被打破。

韩媒:氢能行业,中国的“统治”会重演吗?

全球能源咨询企业伍德麦肯锡公司资深氢能分析师布里吉特·范多尔斯滕说:“毫无疑问,中国致力于改善电解槽性能。中国决定不再落后的那一天,就是中国不再是慢条斯理的那一天。”

一些中国公司有优势。中国化工设备制造商多年来一直生产电解槽。正在安装用于各种制造行业的大型氢电解槽系统,例如生产多晶硅,将光能转化为太阳能电池中的电能。

电解槽用电把水分成氢和氧。自1920年代以来,氢气一直在市场上买卖。普遍的看法是,氢能产业是引领各种不能用电驱动的行业脱碳的最佳投资目的地。如果可以从太阳能、风力发电设施或核反应堆中获取电解槽电力,那么生产氢气的过程也不会排放碳。

有多种类型的电解槽。每种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中国公司通常生产碱性电解槽。虽然初期成本低,但制氢过程中消耗大量电力。美国和欧洲公司专注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 (PEM) 电解槽。初始成本高,但功耗低。在电费昂贵的地区或国家可能会引起关注。

中国企业在提高碱性电解槽效率的同时,也在研发PEM电解槽。超越国内市场,逐渐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设备制造商。该公司于2021年3月建设了进入氢能行业的设施。目前电解槽产能达到1.5吉瓦。该企业表示:“我们正在研发PEM电解槽,预计未来5年碱性电解槽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3年内海外市场占比将超过总销售额的一半。”,“欧洲和美国对氢气产业实施了最积极的激励政策。另一方面,中东和非洲拥有规模和经济性最大的新再生能源。中东和非洲的绿色氢气项目收益很高。”

据BNEF报道,中国国有电解电池生产公司PERIC去年收到了来自七个国家的订单,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和韩国。“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是中国为数不多的PEM电解槽专业生产商之一。总销售额的10%到15%来自海外。

就像光伏电池对光伏发电至关重要一样,电解槽对生产绿色氢至关重要,但存在重大区别。光伏板其实是规格化的技术。无论是安装在屋顶上还是在巨大的沙漠中组装,面板和与之联动的系统都没有太大差别。

氢气生产有很大不同。电解槽是氢气生产工厂的一部分。工厂规模和设计取决于能源和客户需求。位于美国纽约州莱瑟姆的PEM电解槽生产企业“Plug Power”的首席执行官安迪·马什说:“我们在美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绿色氢气生产工厂,但每个工厂都有不同的特点。”他说:“德州的工厂和纽约的工厂不一样,和佐治亚的工厂又不一样。工厂根据所在地区的选址而变化。”

因此,在目标市场内生产电解槽的优势很大。比利时“John Cockeryl Group”中国合资成立“Cockeryl Gingli Hydrogen”。专注于中国市场。公司还考虑在欧洲投资两个工厂,未来在美国和印度建厂。

多年来,中国太阳能产业受益于政府密集的补贴政策。得益于此,中国光伏设备制造商得以掌控全球供应链。

但是氢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太阳能层面的国家支持。中国虽然在去年年初制定了第一个氢开发国家战略,但是没有引进补助金等金融支援政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