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露:印太经济框架,没有实际经济利益,参加国兴趣缺缺。如果印太经济框架没有贸易支柱,拜登政府试图加强在印太地区影响力的努力就会变得空洞无物。
当乔-拜登总统于2022年5月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时,他宣称该协议将为"21世纪的经济制定新规则"。IPEF以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打击腐败四大支柱为模式,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的回应,也是美国希望在主要印太伙伴中巩固其存在的愿望。然而,在本月的一次峰会上,IPEF成员国未能就贸易支柱达成协议,导致该框架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内容。更糟糕的是,在与美国谈判的十三个国家中,只有三个国家--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韩国,有现成的贸易协定。这意味着,IPEF贸易支柱的瓦解,错失了深化印太经济联系的良机,也削弱了美国为在该地区建立新的参与架构所做的努力。
美国政府确实将IPEF的其他三大支柱视为成就。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敲定了两大支柱,分别是绿色转型融资和反腐败承诺。第三个支柱,即供应链支柱,已于5月完成,并制定了新的规则来帮助政府应对供应链中断。
然而,这三大支柱并不是IPEF的基础。因为,气候变化融资虽然对印度和菲律宾等IPEF国家来说是一个可喜的收获,但既没有给美国带来经济利益,也没有拉近合作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打击腐败的承诺只是加强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UNCAC)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反腐败规范下的现有义务。
至于供应链,虽然这一支柱是最有希望的,但它也没有详细说明私营部门的作用,而私营部门肯定是促进具有抗灾能力的供应链的必要参与者。此外,建立供应链复原力需要强有力的贸易关系,以及支持合作、人际关系和信息交流的制度基础设施。虽然IPEF国家分别占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的21%和17%,但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尤其是与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重要战略伙伴的关系。
在IPEF宣布之初,一些人将其斥之为"无用汉堡",抱怨IPEF没有牙齿。毕竟,它不是一个基于规则的经济框架,不具备贸易协定的法律影响力。重要的是,它不会为签署国提供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然而,许多人都希望IPEF能够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转型机构奠定基础,该机构最终可能会扩大,除其他支柱外,还能提供新的经济交往规范。
这是因为有两个重要事实支撑着IPEF的巨大潜力。首先,美国于2017年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本可以通过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联盟和领导力来推进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其次,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没有有意义的替代方案。如果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资金以对抗中国政府的政策不可行,那么华盛顿显然需要提供一个替代方案。新的国际秩序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而IPEF似乎是将伙伴国家团结在一个松散的经济框架内的第一步。美国能够说服印度这个在国际贸易框架问题上臭名昭著的顽固派和泰国这个其商界和媒体界一直是中国一致影响的目标加入,原本很有希望。
从拜登政府关于IPEF的最初声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了解这些需求。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表示,虽然"这一框架的设计初衷并非是'千篇一律'的传统贸易协定",但IPEF将"为我们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带来形态和一致性"。在同一次简报会上,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戴也表示,贸易支柱"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美国政府似乎改变了主意。在IPEF联合声明发布后,雷蒙多向记者发表了一份令人惊讶的声明,称IPEF"不是也从未被设想为贸易协定。它是一个经济倡议,将建立机制和框架,一个我们如何参与经济问题并共同努力解决这些真正重要问题的经济框架"。由于贸易支柱现已缺失,可以断定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同样消失了。没有了经济支柱,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IPEF国家会长期致力于这一框架,也很难理解美国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提供什么替代性的经济领导。
《国家利益》2023年11月30日Inu Manak和Manjari Chatterjee Miller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