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机器人制造上追赶特斯拉,目标取代电动车装配线的人工。
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正在追赶特斯拉(Tesla),目标是建造可以用电池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未来可能会取代电动车装配线的人工。
本周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 20 多家中国公司展示了专为工厂和仓库工作的人形机器人,还有更多公司展示了制造这些机器人所需的中国制精密零件。
中国头豹研究院(LeadLeo)分析师阿尔詹·拉奥表示: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供应链整合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得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技术政策的支持,本周活动的宣传手册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北京市于今年 1 月启动了规模 100 亿人民币(14 亿美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而上海市于 7 月宣布计划设立同样价值百亿人民币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
本周展出的机器人部分来自曾随电动车浪潮崛起的国内供货商,包括电池和传感器制造商。
高盛(Goldman Sachs)在今年 1 月份预测,到了 2035 年,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年度市场规模将达到 380 亿美元,消费和工业应用的出货量将接近 140 万台。该公司估计,建造这些机器人的材料成本在 2023 年已降至每台约 15 万美元,不包括研发成本。
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表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压低成本。这家公司去年受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的启发而创立,目前正在研发第五代工人机器人,计划在工厂中进行试验,预计销售价格将低于 3 万美元。
当特斯拉 2019 年在上海开设工厂时,中国表示,他们预期这家电动车先驱会对中国产业产生"鲶鱼效应",即引入一个大型竞争者,迫使中国的竞争对手加快步伐。
胡德波说,特斯拉的 Optimus 机器人也产生了类似的效果。
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 2021 年首次推出了 Optimus 机器人,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当时宣称,随着时间推移,这款机器人可能"比汽车业务更具意义"。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中国在工厂安装生产机器人的数量领先全球,是北美数量的三倍多。
去年 11 月,中国提出在2025年实现人形机器人大规模生产的愿景。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拉奥表示:我认为人形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可能至少还需要 20 到 30 年的时间。

中国在机器人制造上追赶特斯拉,目标取代电动车装配线的人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