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很多人可能对丹溪翁传的原文注释和“药圣”指的是谁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丹溪翁传的原文注释和“药圣”指的是谁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丹溪翁传的原文注释

原文注释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1],姓朱氏,讳震亨[2],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3]。稍长,从乡先生治经[4],为举子业[5]。後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6],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7],宏深粹密[8],遂为专门。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於医者,不能以起之[9]。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於医乎[10]?”翁以母病脾,於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11],虽不仕於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12]。

[1]婺(wù务):婺州,今浙江金华地区。义乌:地名,今属浙江。

[2]讳:名讳。参见《东垣老人传》第1段注[1]。

[3]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言:字。“千言”指一千字的文章。

[4]治经:研习儒经。经,指儒经8参见《华佗传》第1段注[4]。

[5]举子业:指科举答案的学业。

[6]许文懿:许谦,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浙江金华人,元代著名理学家。朱子:指南宋大理学家朱熹。

[7]益:进一步。道德性命之说:指程朱理学。因其强调道德,注重“性”、“命”即人性与天命的关系,讲求顺应天理,故云。

[8]粹密:纯正而周密。

[9]起:使动用法,使……痊愈、康复。之:代词,我。

[10]游艺:从事某种技艺。语出《论语·述而》。

[11]推:推广。及物:“推己及物”之省。

[12]一:专一;专心。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1],翁穷昼夜是习[2]。旣而悟曰[3]:“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4],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5]。”遂治装出游[6],求他师而叩之[7]。

乃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8],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学精於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9]。然性褊甚[10],恃能厌事[11],难得意[12]。

翁往谒焉,凡数往返,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13],罗乃进之,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罗故知之。翁旣得见,遂北面再拜以谒[14],受其所敎。

罗遇翁亦甚懽[15],卽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16],而一断於经[17],且曰:“尽去而旧学[18],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19]。居无何[20],尽得其学以归。

[1]大观二百九十七方:指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官修医方书《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因系大观年间所修,内载二百九十七方,故云。编修人即太医陈师文、裴宗元等。

[2]是习:宾语前置,即“习是”。是,代词,这,指《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3]既而:不久。

[4]“起度量”三句:语出《史记·仓公列传》。谓建立法度、制订规则、宣示准则。度量、规矩、权衡:皆为法度、规则、准则之义。称,称说,这里义为“宣示”或“颁布”。

[5]鲜(xiǎn显):少。克:能够。

[6]治装:整理行装。游:游学。

[7]叩:请教。

[8]武林:杭州灵隐山的别名,后多用以代指杭州。

[9]旁:广泛。

[10]褊(biǎn匾):原指衣服狭小,引申指心胸狭隘。

[11]恃能厌事:语本《三国志·华佗传》,谓依仗才能,厌恶事奉他人。事,事奉。

[12]难得意: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世人都难以合乎自己的心意,即自视甚高。得意,合意。

[13]已而:随后,紧接着。笃:诚恳。

[14]北面:面向北。古代正式行礼时,卑者面向北,尊重面向南。再拜:跪拜两次,是古代拜师之礼。

[15]懽:“欢”的异体字。

[16]敷扬:阐发。

[17]一断于经:谓关于“三家”的是非高低一概取决于《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一,一概。

[18]“尽去而旧学”二句:谓完全舍弃你原先所学的医术,因为它不是正道的医术。而:通“尔”,你。非是:不正确,不是正道的东西。其主语是“旧学”。

[19]涣焉:消散的样子。凝滞:阻滞不通,指疑难问题。

[20]居无何:过了不久。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1],闻翁言,卽大惊而笑且排[2],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3]!”文懿得末疾[4],医不能疗者十馀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於是诸医之笑且排者[5],始皆心服口誉[6]。数年之间,声闻顿著[7]。翁不自满足,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

谓刘、张之学,其论脏腑气化有六[8],而於湿热相火三气致病为最多,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9]。谓李之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幷及心肺之气,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此亦前人之所无也。

然天不足於西北[10],地不满於东南。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於降;东南之人,阴火易於升[11]。苟不知此,而徒守其法[12],则气之降者固可愈,而於其升者亦从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13],《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14],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15]。

而谓《内经》之言火,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合[16];其言虚[17],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18]。因作《相火》及《阳有馀阴不足》二论,以发挥之。

[1]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定语后置,即“泥陈、裴之学的诸医”。泥,拘泥。

[2]而……且……:又是……,又是……。排:排斥。

[3]其:副词,表揣测,大概。瘳:痊愈。

[4]末疾:四肢之病,指半身不遂。

[5]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即“笑且排之诸医”。

[6]心、口:名词活用作状语。心,从心里。口,在口上。

[7]声闻(wèn问):声誉;名望。

[8]脏腑气化有六:谓脏腑之气发生异常变化而发病的因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此谓气机发生异常变化。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依据并运用五运六气的学说,认为脏腑经络因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互相侵扰而发病的情况最为常见,后来张从正也遵从这一学说,并进一步将其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

[9]消息:斟酌。

[10]“天不足于西北”二句:语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源于《列子·汤问》。谓因地理气候之故,西北之人阳气不足,东南之人阴气不足。天,指天之气,即阳气。地,指地之气,即阴气。

[11]阴火:指心火。

[12]徒:副词,只,仅仅。

[13]太极: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万物的本源。

[14]通书:指《周子通书》,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著。正蒙:北宋理学家张载著。

[15]寻:探求。指归:主旨。

[16]五性感动: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原谓五行各有其性,相感则动而衍生万物。

[17]虚:语见《素问·太阴阳明论》,谓阴气易虚。

[18]与《礼记》之养阴意同:朱震亨《阳有馀阴不足论》:“《礼记》注云:‘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

於是[1],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於道[2],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几[3],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得诸见闻[4],班班可纪[5]。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6],一夕忽昏仆[7],目上视,溲注而汗泄[8]。翁诊之,脉大无伦[9],卽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後酒且内[10],然吾能愈之[11]。”卽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12],又顷而脣动。及参膏成,三饮之苏矣[13]。其後服参膏尽数斤,病已。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14],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15],增剧。翁诊之,脉滑而数,卽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16],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後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17],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18]。”彼不能然,後告疽发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治以利药,益甚。翁诊之,右寸颇弦滑[19],曰:“此积痰病也,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20],必上窍通而後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21],吐已,病如失。

一妇人产後有物不上如衣裾[22],医不能喻。翁曰:“此也,气血虚,故随子而下。”卽与黄芪当归之剂,而加升麻举之,仍用皮工之法[23],以五倍子作汤洗濯[24],皱其皮[25]。少选[26],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儿,无忧也。”如之。

一贫妇寡居病癞,翁见之恻然,乃曰:“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庶几可疗也[27]。”卽自具药疗之,病愈。後复投四物汤数百[28],遂不发动[29]。

[1]于是:从此。

[2]辐凑:常作“辐辏”。车辐集中于车毂。喻人群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某地。

[3]凡:总共。几:多少。

[4]诸:兼词,兼“之于”二字的音义。“之”,指“凡几,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等;“于”,从。

[5]班班:亦作“斑斑”,清楚明白的样子。纪:通“记”。记载。

[6]浦江:县名,今属浙江。滞下:古病名,即痢疾。

[7]仆(pū扑。又读fù副):向前跌倒。

[8]溲注:指小便失禁。溲,小便。

[9]无伦:无序。伦,条理,秩序。

[10]酒、内:均名次活用作动词,分别义为“饮酒”、“行房事”。

[11]愈;使动用法,使……痊愈。

[12]顷:一会儿,过了一会儿。

[13]苏:“苏”的异体字,苏醒。

[14]天台:县名,今属浙江。

[15]百:朱震亨《格致馀论》作“日”。

[16]仍:接着。防风通圣:指防风通圣散,刘完素所创方剂,见《宣明论方》。

[17]内观:谓排除杂念。

[18]殆:恐怕。

[19]右寸:指右手寸部的脉象。

[20]辟:通“譬”。滴水之器:即漏壶,又称漏刻,古代用滴水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21]吐:使动用法,使……呕吐。

[22]衣裾:衣服的前襟。

[23]皮工之法:制皮的工匠所用的办法。其法以五倍子熬汤,用来浸泡生皮使之柔韧,然后再制皮革用品。

[24]濯(zhuó灼):洗。

[25]皱:使动用法,使……收缩。

[26]少选:一会儿。

[27]庶几:差不多。

[28]四物汤数百:定语后置,即“数百四物汤”。百,当作“日”。

[29]遂:终于。发动:发作。

翁之为医,皆此类也。盖其遇病施治[1],不胶於古方[2],而所疗则中[3];然於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4]。他人靳靳守古[5],翁则操纵取舍[6],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7],翁敎之亹亹忘疲[8]。

翁春秋旣高[9],乃徇张翼等所请[10],而著《格致馀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诸书,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

翁简悫贞良[11],刚严介特[12],执心以正,立身以诚,而孝友之行[13],实本乎天质。奉时祀也[14],订其礼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15]。宁歉於己,而必致丰於兄弟;宁薄於己子,而必施厚於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16],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17],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18]。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19]。尝曰:天下有道[20],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21],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22]。

翁之卓卓如是[23],则医特一事而已。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24],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为翁墓志[25],兹故不录,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26],庶使後之君子得以互考焉[27]。

[1]盖:副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因为”。

[2]胶:拘泥。

[3]中(zhòng众):符合,有效。

[4]靡:代词,无,没有什么。

[5]靳(jìn近)靳:固执、拘泥的样子。守古:谓死守《局方》中的古方。

[6]操纵:谓灵活运用。

[7]声、影:均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8]亹(wěi伟)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9]春秋:年龄;年事。既:已经,……之后。

[10]徇:依从。

[11]简悫(què却)贞良:谓为人简朴、诚实谨慎、品行坚贞、待人温和。

[12]刚严介特:刚毅、庄严、清高不俗。

[13]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14]时祀:指一年四季的常规祭祀。

[15]时:名次活用作动词,按时调节。节宣:指饮食起居等养生之道。

[16]后“友”:名次活用作动词,结交。

[17]折节:降低身份,谓虚心。下:名次活用作动词,下问,请教。

[18]拂衣:即“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愤怒。

[19]三纲五纪:即“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大上下关系原则。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五大永恒的做人准则。去就:谓断交与亲近(的标准)。

[20]“天下有道”四句:语出《礼记·表记》,谓天下仁道通行的时候,人们的品行就很高尚;天下不仁之道通行的时候,人们的言论就华而不实。有枝叶:比喻表现突出。于品行则比喻高尚,于言辞则比喻浮华。

[21]末是务:宾语前置,即“务末”,谓追求名利。末,末节,指名利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复指并强调前置的宾语,本身无实义。

[22]浼(měi美):玷污。

[23]卓卓:超群出众。

[24]学:指理学。大方:大道,大家风范。

[25]宋太史濂:明初宋濂曾任《元史》总裁官,故称“宋太史”。

[26]医之可传者:定语后置,即“可传之医”,能够流传的医学事迹。

[27]庶:副词,表示期望,译为“希望”。

论曰:昔汉严君平[1],博学无不通,卖卜成都[2]。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3]。与人子言,依於孝;与人弟言,依於顺;与人臣言,依於忠。史称其风声气节[4],足以激贪而厉俗[5]。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6],而混迹於医[7]。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8]。

至於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於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激厉之不暇[9]。左丘明有云[10]:“仁人之言,其利溥哉[11]!”信矣[12]。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13],又可以医师少之哉[14]?

[1]严君平: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专在成都街头以占卜为生,终身不仕,但却能以忠孝仁义等随卜劝人,是古代著名的逸民。

[2]卖卜:以占卜为生。

[3]蓍(shī诗)龟:蓍草和龟甲,古代用以占卜的工具。

[4]风声气节:风范、声望、气象、操守。

[5]激贪而厉俗:使贪婪之人感动,使风俗得到劝勉。激、厉,均使动用法,使……感动,使……得到劝勉。厉,又通“励”。

[6]源委:指事物的源流本末。

[7]混迹:置身。

[8]葆精毓神:保养精神。葆,通“保”。毓,养育。

[9]之:助词,补语的标志,相当于今天的补语标志词“得”。不暇:来不及。形容心情迫切。

[10]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左传》的作者。

[11]“仁人”二句:语出《左传·昭公三年》。溥:广大。

[12]信:确实。

[13]直谅多闻之益友: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谅,诚实。多闻,博学。

[14]少:轻视。

【题解】本文选自《九灵山房集》卷十,据《四部丛刊初编》本排印。戴良(公元1317~1383年),字叔能,因家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学者,通经史百家之说,爱好医学,善为诗文。著有《九灵山房集》等,记载了当时浙江的名医事迹及有关医学方面的论著。

扩展资料

丹溪,读音dānxī,汉语词语,亦作“丹溪”。谓仙人居住的地方。出自三国魏曹丕《典论·论却俭等事》。

曹丕的《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的论著,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今仅存《自叙》、《论文》两篇较为完整。《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篇文学专论,也是汉魏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分、文学的价值等颇为重要的问题。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它对文学的价值的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儒家古有“三不朽”之说,其一为“立言”(见《左传》)。但这主要指政治与伦理方面的论著,与文学并无多少关系。

曹丕所说“文章”,则包括诗、赋在内。其实,文学——特别是偏重抒情的文学,很难说是什么“经国之大业”,但曹丕这样说,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传统经典相等的地位,这对文学的兴盛,当然是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丹溪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典论

返回目录

“药圣”指的是谁?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541或581~682)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及长,通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医,“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