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 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7月11日刊登题为《印度面临失业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问题》的文章,作者是亨利·斯托里,文章摘编如下:
新德里的“印度制造”议程无疑吸引了曾认为印度不值得投入的全球主要厂商。三星、现代、戴尔和美光等公司,以及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和硕与纬创资通都在印度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或类似计划中获得补贴。
PLI将拨出约250亿美元,用于满足14个行业扩大生产目标的公司。除外国投资者,印度当地领军企业集团塔塔、信实和阿达尼也是主要获益者。
但大笔投资并不总等同于创造与印度需求相称的就业机会。尽管估计各不相同,但在不同的标准下,印度的青年失业率都在20%到40%之间。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个数字都高得令人不安。考虑到印度的低劳动参与率(55%),以及至少40%的印度工人受雇于通常效率低下的农业部门,这一情况更令人担忧。
尽管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多元化的国家很难得出非常确定的结论,但2024年全国大选的结果似乎证明失业问题在选举中日益突出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就业一直被认为是印度总理莫迪的潜在弱点。
印度政治上难以面对的现实是,其世界领先的经济增长率是由劳动密集型程度较低的服务业不成比例地推动。部分出于这个原因,莫迪政府一直被批评过分强调刺激显而易见的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如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这些行业无疑很时髦。七国集团及其合作伙伴的相关议程放大了它们的战略意义。但它们不太可能带来印度需要的就业机会。
以太阳能产业为例。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供应者,印度已经取得一些真正的进展。2023年,97%的印度产太阳能电池板出口美国。
印度高科技“跨越式战略”的反面是纺织、成衣、皮革、服装和珠宝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在其中一些领域,印度主动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越南和孟加拉国。尽管它们可能没那么风光,但纺织等行业能更好地吸收大量半熟练劳动力。韩国的工业化——或许是最迅速的工业化——最初专注纺织和服装等行业,然后才瞄准重工业,这点并非偶然。
好消息是,新德里正在积极考虑重新调整PLI,将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程度更高的行业,也许最早会在7月底或8月初的下一个预算中公布方案。然而,“印度制造”的问题似乎比补贴的战略取向更为根本。
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数据推翻了莫迪政府的乐观言论。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数据,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1.7%下降到目前刚过0.5%。外国直接投资的实际值也在下降,2023年至2024年同比下降37%,降至270亿美元左右。这不仅是外资企业受困扰的问题,私人投资整体也不温不火。制造业对GDP的贡献比例保持在13%左右,低于2010年的17%,也远低于政府设定的25%的目标。
简而言之,印度仍在苦于建立更利于商业环境所需的基础设施。这并不总是因为缺乏尝试。莫迪政府曾迅速加快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有步伐,并签署十多年来印度首个自由贸易协定。莫迪还进行亲商改革,包括废除追溯税和降低公司税等,同时削减官僚机构的羽翼——在许可证制度时代,它们的作用令人窒息,臭名昭著。
事实证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包括放开农业市场、精简印度24项劳工法规和土地征用规定等,大多难以取得进展。这些改革总极具争议,包括在莫迪的核心支持者中。
5月30日,工人在印度新德里一处工地上工作。(法新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