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友们,您是否对“屠苏”是药还是酒啊请告知“屠苏”的配方和屠苏表现出什么的美好愿望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屠苏”是药还是酒啊请告知“屠苏”的配方和屠苏表现出什么的美好愿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屠苏”是药还是酒啊?请告知“屠苏”的配方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有的书上说,住在屠苏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它是用几种药草酿成的。据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笺》记载:“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术十五铢,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茇葜十二铢。”古人把一两分为二十四茱。照这些分量按方配制,就成为屠苏酒。”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能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蜀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茇葜能驱毒、防腐、定神。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由此看来,古人守岁饮屠苏的习惯,也颇有一些道理。屠苏表现出什么的美好愿望?
屠苏表现出什么的美好愿望?
说起屠苏来,不由得让人想起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屠苏,是一种药酒的名字,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欢饮用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王安石的这首诗就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时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诗人选取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在古代,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草等炮制的药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据说屠苏草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紫苏,一般高达0.3−2米,叶片长有茸毛,带有一种特殊的芬芳,类似陈皮或香附,大部分是深紫色。也有部分叶片的一面是绿的一面是紫的,能够起到发汗驱寒防止风寒的作用。
紫苏原产我国,是南方地区比较著名的调味品,而且叶子也能作为菜肴食用。紫苏和生姜有点像,不仅能够起到驱寒发汗的效果,而且气味,经常被用来和藿香搭配在一起解暑,屠苏草的籽还能榨油,据说对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