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今日发文分析刀郎新歌《罗剎海市》爆火及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热映所反应出来的新现象新趋势,认为中国大陆”文化自信“正在重建,‘国潮’风行已成共识,可能兴起“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追求“中国化”,以摆脱“崇洋”情结。
这篇由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撰写的文章写道,中国大陆近来虽然消费萎缩,但数据显示中国的自有品牌愈来愈受消费者青睐,例如流行服装的李宁、电动汽车的比亚迪;相对则是韩、日以及美国品牌的销量下挫甚至退出中国市场,例如韩国的三星手机、日本的铃木汽车与美国的服装品牌Old Navy。这已引发中国兴起“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疑虑;如果生产活动也追求“中国化”,那将是大陆贸易伙伴的严重问题,包括台湾。
文章指出,中国自清末衰败遭西方多国、多次入侵后,一个半世纪以来普遍有“崇洋”情结,认为“外国月亮比较圆”。而“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就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其他文化的信仰。换言之,如果中国真的兴起“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必然是以摆脱“崇洋”情结,建立自己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意味中国的“文化自信”,将是分析未来大陆消费趋势的关键。
文章认为,两个具有指标意义的现象,让中国评论者对“文化自信”的重建充满信心。一个是流行歌手刀郎的强势回归,以一曲“罗剎海市”引爆热潮,一周全网播放量超过10亿次。另一个则是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热映,7月底票房已破15亿人民币,大幅超出预期。
文章称,与“罗剎海市”的争议性相比,《长安三万里》的热映,就被公认为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而这概念上的呼应,就是人们对“大唐盛世”复临的期待。
文章提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今年中国暑期电影全面复苏,但热映的都是中国国产片。而原本预期热映的好莱坞大片《碟中谍7》却后继乏力。
文章认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电影被视为综合艺术的表现,是通俗文化的顶层。相对之前“不看国片”为大陆精英阶层的普遍现象,当前国产电影热卖就被中国评论者视为文化自信增强的表征,为“国潮”现象。
“2018年‘国潮’现象就已经出现,大陆‘国潮’风行已成共识。”文章指出,理论上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不断提高科技战的制裁范围,将助长中国的“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进而排斥美国品牌。如果暑期国产电影热销与好莱坞电影退潮,意味着“民族中心主义”进一步的激化,那么影响就将扩散到苹果手机和特斯拉电动车的销量上。相关数据值得注意。
文章称,中国“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兴起,再结合对高科技生产设备国产化的要求,概念上就将形成中国市场的“中国化”。从美、中竞争角度,这和美国推动“去风险”,将供应链“友岸外包”而形成的“去中国化”对撞。而“中国化'的另一个面向,就是“去N化”,这个N,就是所有可替代的外国商品。例如韩国商品可以被替代,就是"去韩化";美国商品可以被替代,就是“去美化”。
文章最后示警台湾,称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2022年占比高达38.8%,如果出现“去台化”,对台湾的经济压力将很大。如何维持台湾产品的竞争力与稳定两岸关系,将是重要课题。

台媒今日发文分析刀郎新歌《罗剎海市》爆火及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热映所反应出来的新台媒今日发文分析刀郎新歌《罗剎海市》爆火及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热映所反应出来的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